(1)增持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大股东出巨资增持上市公司股份,或者高管自己掏腰包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其动机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总的来看,增持的动机无非是以下三种情况:第一是看好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在这种情况下,股价也许短时不会风生水起,但假以时日,应该会有不俗表现。因为大股东或者高管毕竟对行业和上市公司自身的情况有更充分的了解。第二是出于资产配置或加强控股能力而进行的增持。举个例子,汇金公司每年分红收益不菲,收来的钱总要有一个投向,而增持四大行的股票,总是众多投向中最重要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对股价的涨跌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第三类动机可能就比较复杂了,有些可能是为了维持股价,有些甚至还可能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如果是第二种动机,对股价也许短期有一定的刺激,但中长期一定有负面影响。
增持动机多种多样,股价表现自然就千差万别。更为重要的是,在系统风险释放的时候,无论何种目的的增持,都很难跟系统性下跌进行对抗。这也是近期增持对股价刺激作用十分有限的重要原因。
(2)理性看待增持现象,冷静寻找投资机会。有些增持对股价没有作用,但有些增持效果却十分明显。从以往市场的实证经验看,可以从三个角度对增持可能带来的投资机会进行比较和挖掘。
首先,多关注朝阳行业上市公司的增持。李东生尽管高调增持TCL,但该股依然失守2元大关;前两年四川长虹高管通过组建虹扬投资间接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结果效果也不理想。其中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跟行业背景有关。家电行业发展已进入成熟期,再想要有大的辉煌已经十分困难。
其次,多关注中高价股的增持。无论是京东方还是TCL,或者四川长虹,甚至工、农、中、建四大行,都属于低价股。低价股总跟盘子很大,或者股性呆滞有直接联系,单靠增持很难扭转形象。反过来看上半年平安高管增持20万股,结果一个月涨了2元,效果明显。跟四大行比,同属金融行业,效果不同,是因为股价有差异。
第三,多关注个人出资的增持。无论是大股东还是公司高管增持,从根本上讲,要么是公家出钱,要么是个人出钱。一般来说,个人出钱的增持都是真金白银掏钱出来,而且是税后收入。市场效果比公款增持可能更好。 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