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大国关系更积极主动
中美关系在曲折中保持稳步前行、中俄关系踏上新的历史起点、中欧关系历经转圜不断向前迈进……十年来,中国运筹大国关系更加积极主动。
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成功访美,中美两国元首就推进中美关系发展,增进两国之间战略互信达成重要共识。十年间,两国收获许多重要合作成果,正致力于探索一条“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相处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近年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务实合作始终保持在高水平上持续发展,两国战略沟通、协调与合作不断加强;经贸合作日益深化,人文交流得到加强。
今年2月14日,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成功举行。双方正努力将中欧关系打造成21世纪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模式相互尊重、友好相处、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合作典范。
近年来,中日关系既取得一定发展,又有钓鱼岛这样的一些突出问题,成为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障碍。
■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全面爆发。黯淡局势中,中国在连续推出重大措施的同时,呼吁国际社会同心戮力,共克时艰。2009年4月,在伦敦,胡锦涛主席在会见英国首相布朗时就国际金融危机表明了中国的主张。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伦敦峰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了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四点建议,重申中国将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
在这场危机中,中国向世界宣示了主张,身体力行,传递了信心,促进合作。中国的表现,提升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地位。
2010年,欧洲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出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二次触底的恐慌。危机爆发后,中国派出30多个采购团赴欧,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购买欧洲部分国家国债……以此支持欧洲国家增加就业和恢复经济增长。
十年间,中国在世界上获得普遍认可并发挥积极作用,确立了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大国外交方略。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科学发展将继续引领中国在独立自主的外交道路上阔步前行,中国外交的和平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新华社记者徐松(据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