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购买”钓鱼岛的荒唐闹剧为何选在此时上演?背后有何深层次原因?中国公布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这一反制措施的力度如何,对整个事件的发展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钓鱼岛事件的趋势将走向何方?记者今天上午就此专访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胡令远教授。
记者:日本“购买”钓鱼岛的动因为何?
胡令远(以下简称“胡”):日本政府的考量有三个方面:一是美国重返东亚,日本想借这个东风解决钓鱼岛问题。因为中国的实力已经比较强大,从对抗力量的消长来看,单独应对中国,特别是刚性的领土问题,日本的力量还不足,所以借此国际背景挑起这个事端。
二是日本的国内因素最重要。日本民主党的支持率持续走低,民主党党内分裂,小泽出走,消费税不得民心,民主党的支持率已跌到只有百分之二十几。野田佳彦需要强心针,所以挑起领土问题,刺激民族情绪,期望获得支持。选择昨今两天实施这个计划,是因为本月21日有一个民主党代表的选举,野田选这个节点,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石原慎太郎则是为儿子铺路,民主党的低支持率使自民党觉得还有机会。他儿子是自民党的二号人物,此前还说要支持一号人物,但现在表示自己要出马了。可以说,日本政坛上的博弈,使这出闹剧上演了。
第三,日本国内对这样一个荒唐行为之所以支持,牵涉到民族利益问题。日本朝野对中国的高速发展十分担心,有预测称快则2020年,最晚到2030年,中国的GDP会超过美国,如果中国当了老大,很多人都担心,中国将怎样对待日本。解决中日争端最好趁中国要强未强的端口做到位,从日本的立场上来看,他们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日本对钓鱼岛的永久占领,利用这样一个机会,把问题闹大。
记者:日本这样做是否将自己逼到墙角?
胡:日本所谓的购岛确实是机关算尽,但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日存在这样一个领土争端,早晚要浮出水面,出现这个情况并不突然。但野田为了自己的位子,石原为了儿子的出路,把钓鱼岛的问题推向极端,对日本很不利,只能说明他们很短视、很愚蠢。日本一向宣称自古以来钓鱼岛是自己的领土,没有争议,现在通过购岛这种方式,反而证明中日之间在钓鱼岛上有争议。中国公布领海基线,并且提交到联合国,把钓鱼岛问题最大限度推向国际社会。
中国要反制,而且恐怕还会具有一定的规模。反制措施的背后是法理,最起码有三个方面:首先,把此事说开去,让全世界都知道钓鱼岛有争议;第二,拿钓鱼岛说事,牵涉到历史问题,日本窃取钓鱼岛是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这刺激了中国人民近代史上的痛苦记忆,而且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应根据国际协定把钓鱼岛还给中国,日本不但不遵守国际协定,现在又来找茬。第三,日本挑起中国的反制措施,中国公布钓鱼岛及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的措施非常有力度。从法理上看,日本“购买”钓鱼岛,好像完成了法律程序,将来谈判时有纳税依据等。中国公布基线也是法理上的措施,以前只是宣示主权,现在一公布,执法就可以具体化了。相比之下,中国在法理上的反制更有力。
从事态的发展来看,日本也缺乏战略眼光。日本抱着美国,把钓鱼岛的事情挑起来,但这两个国家没有永远的利益。如果真正发起战争,美国先要有国会批准,还要有其他先决条件,才能决定要不要参与。从长远看,依赖美国是日本的长期战略失策。接下来,中日“擦枪走火”的危险性在增大,中国的渔政船去宣示执法,日本还比较“客气”。公布基线后,中国农业部和海洋局按照国内法来执法,就会有具体行动,对非法闯进来的外国人要实施抓扣。这一点,从最近公务执法设备的购买上就可看出苗头,如购买了恶劣天气下可监视监测的直升机和4艘舰艇。钓鱼岛周边海域两国公务船只的冲撞可能性增大,军事风险加大,所以挑起这个事端遗患无穷。
记者:您怎么评价中国政府公布领海基线?
胡:中国这一措施堪称“稳、准、狠”。“稳”是指中国仍在采取外交的、政治的和法律的措施;日本购岛闹剧除了眼前和石原及野田有私利外,还有法理上的考量,日本想从法律上走一整套完整程序,体现日本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中国政府公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的做法之“准”,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从法理上采取斗争,而且做得更大;“狠”是因为中国打到了日本的痛处,公布基线之后,反制措施可以更有力度,以前中国的做法比较客气,公布基线后,可按划定的主权权力范围来执法,而且收放自如,主动权掌握在中国手里。此外,公布基线的做法在国际上也容易被接受。
在此之前,在钓鱼岛的争端上双方采取的措施,中国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民间的保钓行动;第二是政府部门的执法而不是海军。日本保安厅对中国的民间保钓行为会采取撞船抓捕等手段,但对政府部门的船还比较客气,没有直接冲撞过。现在我们公布了领海基线,变被动为主动,巡航时如果发现日本右翼人士前往钓鱼岛,就可以实施抓扣。这个措施“狠”就狠在有了执法的依据。公布了基线,中国也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使钓鱼岛问题升级。当然,从目前来讲,对这方面的考量要从全局出发。
记者:中国政府还会推出什么反制措施?
胡:现在很难预测。如果今天日本宣布了“购买”钓鱼岛的合同,第一,中国的外交部会提出抗议;第二,中国政府已经公布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接下来如果日本继续向前推进,我个人认为应该在立法方面做点工作。比如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外事委进行讨论,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名义发表声明。立法机构做出的决议,时效性更长,它虽然与政府部门声明的精神是一致的,但作用和功能还是有区别的。
至于中国是否会采取经济制裁,还有待观察。经济手段是柄双刃剑,虽然日本在经济上更依赖中国,经济制裁对日本的影响更大,但对中国也有影响,所以采用经济手段要慎重。军事方面,中日双方都在做准备,但未必诉诸军事,目前还没到这一步。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派海监船去宣示主权,以后派渔政船到钓鱼岛执法的力度可能会加大。
记者:钓鱼岛问题发展趋势如何?
胡:从短期看,肯定要升级。
日本一再挑衅,中国不可能吃哑巴亏,要有反制措施。目前的危险点在双方的执法部门,中国的渔政船和海监船与日本海上保安厅的船只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发生冲突的风险加剧,中日实际斗争的前锋就在这里。中国的态度还是先观察日本,然后采取相应措施,做到有理有利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