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9月1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石学问
赵丽宏
  赵丽宏

  施元亮是沪上开一代风气的篆刻名家,他即将出版的这本新印谱,风格奇崛,气象万千,值得细细品赏。在施元亮的篆刻作品中,能感受到高古的格调,秦汉的铿锵,魏晋的风雅,浸透在他的字里行间。然而施元亮并不满足于临摹古印,不止步于泥古和仿古。在他变幻莫测的篆刻中,也能透过斑驳多变的字体,飞扬不羁的笔画,表达出现代人变革求新的精神。能将古老的意蕴和现代的精神在小小的印章中融合为一体,可谓艺术之奇观。

  我第一次知道施元亮,是在二十年前,友人曹可凡赠我两方寿山石印章,一方是我的名章,另一方刻的是我的书房“四步斋”。可凡告诉我,治印者施元亮,是陈巨来和方去疾两位先生的高足。这两方印章,刻得工整清秀却刚健有力,白文的名章,朱文的斋名,都是清晰可辨的小篆。我喜欢这两方印章,二十年来常常钤用。我以为,这就是施元亮的篆刻风格,中规中矩,刚健清秀,颇有乃师陈巨来先生的派头。这次观赏他的篆刻新作,其风格之缤纷瑰丽,气象之新奇繁博,令我吃惊。方知以前对他的了解,实在是一叶障目。施元亮不是墨守成规的艺术家,而是一位在继承了博大丰厚的传统之基础上,推陈出新,力求变革,创造出独特风格的篆刻家。画家刘旦宅曾为施元亮的篆刻题辞“古朴新奇”,道出了施元亮篆刻风格的特点。

  篆刻,是最能体现中国精神的艺术。如果要选一门最纯粹的中国艺术,篆刻是首选。篆刻是展现汉字的艺术,展现汉字,非笔墨书写,而是用刀刻在石头上,再蘸印泥钤到纸上,所以谓之“金石”艺术。汉字,经由金石的陶冶,呈现出奇异的风采。汉字之美妙,通过篆刻家的创造,抵达高妙的艺术境界。篆刻家的创作,受到古人铭刻汉字的启发,青铜铭文,砖石浮雕,竹简墨迹,摩崖石刻,活体印刷,墨彩书法,古人留下来的所有对汉字的表达,都是篆刻家的灵感之源。篆刻家,是真正的汉字学问家,他们是书法家,也是雕刻家,古老的汉字在他们的心里衍生出千变万化的形态,又通过他们手中的刀,在石头上蜿蜒飞扬,定格成形。中国的书画,如缺少了篆刻家们创造的红色之印,便是残缺之作。印章的边款,也是篆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刀勒刻的边款,文字简洁,排列讲究,刀锋刻出的字体,和墨写的文字,意蕴气象完全不同。金石碰撞激起的涟漪,既刚劲有力,又绵延不绝,其中的韵律,犹如闪电滑过夜空,又如古时编钟余音绕梁。施元亮钟情篆刻数十年,一直孜孜不倦地探求着金石学问的奥秘。他的这本篆刻选,将他对篆刻艺术的理解,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收入集中的很多印章所刻姓名,都是我认识的朋友,那些熟悉的名字,竟然被刻得如此新奇灵动,超凡脱俗,相信得到这些印章的朋友,一定都无比惊喜。我也喜欢集中的一些闲章,词文雅,意幽邃,字飘逸,形独特,如:“好风如水”,“如雪暖花”,“明月当世”,“饮绿知春”,“翰墨同根”,“弘道养正”,“大音稀声”,“山随画活云为诗留”,“虽贫贱不以利累”,“笃悠悠”……一方闲章,一片不同的风光,一派不同的意境,令人神往。

  对于篆刻,我是外行,承蒙元亮先生看重,嘱我写序,使我有幸欣赏到他美妙的篆刻作品,遂有了以上感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钓鱼岛岂容“买卖”特别报道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十年之变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B02版: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康健园/保健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永不干涸的清泉
金石学问
篆刻
词三首
身在何处
戏说“阿拉”
琵琶“潮男”善思索
十日谈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金石学问 2012-09-17 2 2012年09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