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上海10多所高校开设高尔夫课程,但学生上场真正打球的机会还十分有限,而参赛的中学生,均是家长花钱接受正规培养的选手”,复旦视觉艺术学院教授、高尔夫运动与管理方向学科带头人吴亚初说明了其中的缘由。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高尔夫市场的“门槛”降低,有关大学生参加“贵族运动”的争议趋于平息。上海高校中设立高尔夫运动课程的越来越多,包括上海体院、上海财大等高校,复旦视觉艺术学院更是在其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内设立了高尔夫运动管理的专业方向。
吴亚初介绍,高尔夫是上海高校体育课程中最热门的项目之一。他在松江大学园区开设了高尔夫运动选修课,面向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等七校学生,每次开课,报名学生“爆满”。上海财大是本市较早开设高尔夫的高校,在所有的体育课中,这门课的报名最多,每学期10个班,每个班25人,但是250个名额仍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每次开课前,都要由电脑抽签决定选修资格。
学生热情高涨,上场一试身手的机会却少得可怜。一般的高尔夫球课,主要教挥杆、开球等技术,离开真正的高尔夫运动还相去甚远。以上海财大为例,高尔夫课绝大多数时间限于校内的模拟场地,每学期仅有3次机会到杨浦高尔夫球练习场找一点感觉。至于走进真实的高尔夫球场,每学期仅有一两次的机会。
上海体院一名女生参加了该校高尔夫课后告诉记者:特别向往蓝天白云下那种挥杆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在高尔夫课上,还学到了许多职场礼仪、社交礼仪。在吴亚初教授眼中,高尔夫是“绅士运动”,多数世界一流大学,如哈佛、剑桥等校园,高尔夫同网球、赛艇、马术等运动一样,均被视为培养学生基本礼仪、素质的一种重要方式。
今年以来,包括北京、海南等地的多所高校均提出,要在校内建设高尔夫练习场,开设高尔夫专业课程。上海高校受条件限制,大规模建设高尔夫练习场地并不现实,可是,通过此次比赛,却能看到一条出路,即由企业与高校联手,租赁场地,共同为大学生创造挥杆打球的机会。本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