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篇稿子,是一名初一学生写的。这文章,不是命题作文,确确实实是有感而发。作者的母亲说:“她前几天期中考试回来,一气写这么多字,把下楼闲逛和乱看书的时间都用上了,小朋友有多恨题海啊……”一气写下的文章,未必比精心构思的作文差,更何况,写的都是心里话。作者署名为笔名,请不要去“对号”,不过,如果你也在搞“题海战术”,倒不妨“入座”,想一想,小朋友的意见有没有道理。
“题海战术”不仅指狂做练习,也指做许多难题以求快速提高成绩。从我和同学的体验看,这实在不能算期中、期末等大考前复习的好办法。
我们学校素来不提倡“题海战术”,平常作业多以“少而精”为目标。但在考前,仍不免陷入“题海怪圈”。也许是升学率促使学校使用这种看上去能显著提升成绩的“法宝”,但其实是“劳心劳力,耗费时光”。
复习卷一张接一张,难题也是接踵而来。这么集中轰炸最大缺点就在于,没有留给我们足够的时间消化做难题带来的收获。若能一次做对,自是省力不少,但大多数同学仍须订正、吸收。有同学为了赶时间,甚至买来教参,直接抄答案。
休息也成了大问题。我考前每天作业至少要做到十点钟,为了不错过早上到学校时不时会出现的练习,每天六点半前必须起床(我还是班上离家最近的,只用七八分钟就能到校),除去洗漱吃饭,一天睡不满八小时!有同学每天还有家庭作业,经常会做到凌晨一点,甚至他自己都习以为常了。但考前恰恰是最需要休息的呀!
这还只是一个向着“作业少”努力的学校,还只是初一的功课,为什么就这么重,这么累人?我的动作既不太慢,成绩也不算差,都觉得难以应付自如,若是真的所谓“差生”,岂不更是恶性循环,无穷无尽?这到底是学校之错,还是制度、观念在作祟?
“题海战术”真能提高成绩吗?令人困惑的就是,根本无法比较使用与不使用这类战术的效果!看看我周围的同龄学子,只是陷于“题海”程度不同而已,并无多大本质区别。老师们无论是否支持“题海战术”,似乎都只能跟着跑,没有谁有办法摆脱这个怪圈。我从一个学生的实际体验,感到这么做实在是弊大于利。偶尔挑灯夜战,缺少睡眠带来的疲惫感还能很快消除,但持续一周、两周、一个月、一年,甚至天天如此,积累的危害无法消除,成了一颗“定时炸弹”,深深埋在了我们正值青春、飞速生长的身体里,想想都觉得可怕。
其实,恰当的劳逸结合并非浪费时间,花些时间读“闲书”、发展爱好,既可以提高修养,又能丰富生活,尤其在“你补习,别人也补习”的单一竞争环境下,“另有一手”也不失为很好的选择。将来,当大家都被题海弄得呆头呆脑,除了做题什么也不会了,那位看过许多闲书的同学,说不定反倒成了与众不同的有个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