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乐梦融)昨天下午,台湾著名出版人、《世界华人与华人世界》一书的作者徐宗懋和该书责编李佳达,受邀在上海图书馆解析这本历史图文书出版的编辑创意、美术设计以及出版方案。
出版有独家性
《世界华人与华人世界》一书由徐宗懋图文馆编制,收集了欧美等地的图书馆珍藏的图片近百幅,以独特视角再现了19世纪时期超过30种的欧美书刊媒体等西方主流社会眼中的华人世界。其中的照片和图像大都是徐宗懋先生从世界各地的拍卖场和集市重金收购得来。
徐宗懋曾任职于台湾《中国时报》记者20余年,主要采访国际和大陆新闻。2000年成立台湾文史工作室,致力于收藏和编辑中国历史图片,出版历史音像书籍等。在他看来,收藏性出版,存在珍贵图片价格和出版成本之间的矛盾,最好的版画和照片往往深锁在私人保险柜中,收藏出版物价格和消费者购买能力也有矛盾,但是,收藏性出版还是值得尝试。他举例,原版珍贵照片是他私人所有,出版时有独家性,这就有投资回报的可能。这批照片可多元投资和使用,创造出一种新的出版流程。该书限量发售数量低于1000本,在他的发行对象中,世界上众多著名学府和图书馆已经购买此书,在苹果APP商店上该书也同时热销中。“10000本电子书销售的利润就能抵得上500本纸质书。”
在进行美编时,徐宗懋寻找的范本是一些时尚杂志。“我想让人翻来翻去,看历史图文书像在看时尚杂志一样,让它成为一部‘纸上电影’,把历史的场景还原出来。”
学会穿越行当
与会的专家认为,徐宗懋可贵的出版方法是一种启示,他能在出版、收藏、新闻三界中穿越。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他的开拓留下了一本质量很高的皇皇巨著。很多案例都是沉淀在历史里的素材,是故纸堆里的东西。但历史巨人只要睁开了眼睛,其实就会有新闻点,这给徐宗懋捕捉到了。这些资料可能有人看过,但是多数人都熟视无睹。我们要学会穿越到不同行当,在已有的素材上,在历史巨人的身上,找到在当下能发挥出价值的文化素材。
历史触动当下
旺报社社长黄清龙点评道,徐宗懋的视觉再创作,让出版看到了一些可能,可以作为举一反三的例子。历史中有新闻性,能触动当下,比如一张日本孩子接受船舰教育的历史照片,圆明园被毁后的照片让读者想到近年的兽首拍卖事件。
本次讲座由上海市出版协会、“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主办,新民晚报社和旺报社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