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基础素养养成
近日,金山区组织了一场有关“零起点教学”的研讨会。专家们的解读颇有启迪意义。
怕零起点的主要是家长,他们既担心“孩子不早起跑,会不会跟不上”,又怕“不早学习,学校会轻视我的孩子”。对此,思来氏教育机构的张韫老师说:“如果一个小学生在低年级时数学不太好,很可能是他的学习习惯不好,并不是出在他是不是聪明上。如果我们锻炼他的倾听能力、训练他的记忆能力,就会对他改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在张老师看来,零起点是学科知识的零起点,但学习基础素养绝不能是零起点。在幼儿园阶段,家长应更多地关注孩子基础素养的养成,包括理解、逻辑、表达与精细动作等。
■ 比如,问孩子“今天在学校吃了什么东西”,有的孩子可能回答不出来,这里既有记忆力的问题,也有注意力的问题,还可能有表达能力的问题。此时家长不妨换种问法:“今天学校里有几个菜?”这样,孩子每天生活记忆和观察的东西会越来越多。
■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棋牌类的游戏,让他通过简单的计算,锻炼统筹规划的能力。如果孩子能够长时间地坐定,对于培养他的注意能力也是非常有帮助的,甚至还会非常有助于他提高情绪控制的能力。
■ 家长还应当训练学前孩子的精细动作。但这并不是说就要让孩子拿笔学写字。其实,画画、做手工等,都可以帮助孩子来发展他的精细动作,而且在画图的时候,近大远小的概念,也是在帮助孩子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优化课程增强趣味
在幼儿园里没有学过识字、拼音、算术的孩子,一点不用着急去“抢跑”。据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小学教研室的濮玉芹老师介绍,该区已经为零起点教学度身定制了一年级的课程优化方案。
■ 语文课程要在读儿歌、识字、阅读短文的过程中,尝试看拼音读课文;在生活中复习生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自主地识字,在游戏当中巩固生字,积累句子。
■ 数学课程要在现实情景当中理解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抽象掉数的过程,积累数感;让孩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对运算的感性认识和计算方法。
■ 增设一些游戏课程,因为运动有利于学习。比如穿珠子的游戏,让学生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通过分一分珠子,学会对具体事物进行分类;让学生发现珠子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以及推理的能力。
重在教什么学什么
金山区教育局局长顾宏伟说,孩子就应该像个孩子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幼儿园和小学的秩序,就会育出早熟的果子,很快会腐烂,所以小学零起点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现在幼儿园里按规定不能教拼音和算术了。那么,幼儿园还要不要开展教学活动?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学前教研室的王玉老师说,答案是肯定的,但关键是教什么、学什么。
■ 小班吃饭用调羹、中班用筷子,大班是用盘子,吃水果时用牙签。围绕这个精细动作的项目,可以选编一些历史上比较经典的游戏内容,例如游戏棒等,这的确是考量孩子观察力和手眼协调能力以及推理、判断能力的好方法。
■ 建议正在幼儿园的孩子每天能够有十分钟说说讲讲的表现机会。小班孩子要能够说清楚一个需求,中班孩子要能说清楚一件事情,而大班孩子则要能讨论身边发生的问题。这才是幼小衔接前孩子应该学会的重要内容。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