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5年起,本市有关部门积极探索从帮扶个人到集体运作、从农村拓展到城市、从上海辐射到全国的救助模式,不断扩大“幸福工程”扶贫帮困的辐射面。截止到去年底,全市共募集幸福工程捐款2661万元。市计生协、市幸福工程组委会先后在金山、奉贤、松江、崇明等10个区县建立42个幸福工程项目点,投入项目资金1216万元,救助贫困母亲3638人;在新疆、西藏、甘肃等13个省市建立42个异地援助项目点,援助项目资金878万元,帮扶5768位贫困母亲劳动脱贫。
基于“幸福工程”小额资助,直接到人,滚动运作,劳动脱贫的救助模式,奉贤区“幸福工程”逐步形成了3种项目运作模式,即以每户平均4000元的小额贷款、直接到户的家庭经济模式;将项目融于市场经济发展中,集体单位做担保,管理上规范、技术上保证的集体经济模式;农业组织化、规模化、合作化的合作社经济模式。金山区则选择具有一定实力、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单位作为龙头,通过实施“龙头+协会+农户”运作模式,拓宽救助渠道,提高救助效益,先后建立蔬菜等种植类项目8个、肉羊养殖项目1个、家庭编织加工项目1个、金山农民画项目1个。松江区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创建生产项目基地,以泖港镇、石湖荡镇、叶榭镇等镇为重点,吸纳300多名贫困母亲参加生产劳动,形成了一村(居)一品的工作特色,在泖港镇建立了“幸福母亲创业乐园”。宝山区积极探索城市社区困难母亲和外来流动人口的救助,先后建立编织社、洗衣社项目,为困难母亲和外来媳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并为社区计生困难家庭开展免费洗衣服务,扩大了幸福工程项目内涵。
近年来,本市先后有5个区县计生协被全国组委会授予“项目示范点”,有15个区县荣获“爱心奉献奖”,有38名救助对象被评为全国“幸福母亲”,有28名项目工作人员被评为“优秀工作者”,有15名爱心人士被评为“爱心使者”,有5名项目带头人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家庭妇女创业之星”。
相关链接
“贫困母亲”是中国贫困人口中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她们不少人还生活在极度的贫困状态,缺乏收入来源,缺乏科学知识、生产技能,缺乏卫生知识、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1995年,在王光美和彭珮云的倡议发动下,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和中国人口报社共同发起实施“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通过向海内外募集资金,开展积极有效的救助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