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浦东新区金桥镇,这里的百姓游泳池不仅收费实惠,还是阴凉宽敞的室内场馆。那么,这里的管理者是如何做到收支平衡的?昨天下午,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夏天游泳冬天打球
浦东新区杨高北路乐园路口,金桥镇百姓游泳池便坐落于此。昨天气温直逼40℃,走进金桥镇百姓游泳池,扑面而来的不是热浪,而是阵阵凉爽。与申城部分百姓泳池是露天的不同,这里的大池子被钢结构大棚撑起了一层厚实的外衣。
走公益路线还建室内场馆,费用如何?金桥镇文体中心主任卫建刚介绍,泳池从早上9时开到晚上10时,“一般90分钟一场,票价从15元到25元不等,附近居民统一价15元。”亲民的价格也打破了周边高档健身会所的垄断,今年6月开放以来,已经有接近4万余人次的客流。
场馆设施一流,价格如此亲民,运营成本怎么办。卫主任揭开了玄机,“我们这个泳池能‘变身’。”说话间,他打开了电脑上一张图片,一个灯光敞亮的羽毛球馆映入眼帘,“你再仔细看看。”原来,羽毛球馆就是眼前的游泳池。
池底设计独具匠心
卫主任介绍,因为是公益性质,建这样的场馆肯定得考虑日常运营。其他一些区县街道在建造百姓泳池时,采用过一种拆卸式的钢结构泳池,夏天用完拆除入库,来年再重新搭建。“我们还是希望有一个固定的场所,让居民一年四季都能来锻炼。”
一年四季都开泳池,费用吃不消。据介绍,像金桥镇百姓游泳池这样50米的大池,如果四季开放设立恒温,一个月的锅炉供暖费用就得10多万元,夏天旺季一过肯定入不敷出。于是,设计者想到了近年来受年轻人青睐的羽毛球。
记者注意到,一般对外开放的泳池,大都是纵向设计深水区和浅水区,通过池底的坡度来区分。金桥百姓游泳池,却是横向分布泳池深浅,过渡的地方设有围栏绳和警戒标志。这样一来,一旦泳季过去,池水放空后就有了高低两块平坦的独立场地,9块羽毛球场地也由此错落划分开来。
变身收到意外赞誉
据了解,每年9月中旬泳池结束运营后,场馆方会花上半个月,在池底铺上塑胶层,划分场地。去年10月,变身之后的羽毛球馆首度开门迎客,一个秋冬就迎来了3000余社区居民。
此外,这个大胆的设计还收到了意料之外的赞扬。不少泳客来过之后都说,这个泳池游起来特别畅快。原来,在一般的场馆,折返游需要横跨深水区和浅水区,不仅自己游起来不舒服,也会打扰到其他游客;而在这里,一个深浅区域就能游完50米,要爽快得多。
据悉,上海市体育局相关领导曾多次来金桥调研,看到这个“一池两用”的构想,均跷起大拇指,这样的做法也有望在申城其他区县街道的公共体育设施中推广。
本报记者 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