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本版列表新闻
六名院士加盟每个学生都可在两名导师指导下自主地学习~~~
六名院士加盟每个学生都可在两名导师指导下自主地学习~~~
六名院士加盟每个学生都可在两名导师指导下自主地学习~~~
     
2013年08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六名院士加盟每个学生都可在两名导师指导下自主地学习
华师大二附中为新生建“卓越学院”
马丹
  优质资源共享,不再是少数学生的“专利”。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新生本周迎来“入学第一课”。学校宣布,即将成立面向全体新生的“卓越学院”,探索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据介绍,“卓越学院”有一个阵容豪华的导师团,近百名导师来自全国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包括6名院士,而该校也计划投入不低于200万的专项经费。

  在启动仪式的研讨会上,导师们表达了对于中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看法:中学生做项目要去庸俗化,不要过于功利只看结果,比如是否得奖,其实,研究课题的过程才是更有意义的。

  个别化指导更优质

  华师大二附中校长何晓文介绍,卓越学院是独立设置的学习机构,把学校已有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到全校范围共享,课程以学科深化、综合实践、课题研究、素质培养等四个板块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型思维。同时,卓越学院还将试行三学期制和导师制——除了春季和秋季学期每天下午都有卓越学院课程外,暑假还将增设短学期;每个学生都将拥有学术导师和成长导师各一名,接受导师对其基础知识、综合能力、创新研究、人生发展规划等多方面的个别化指导。

  “卓越学院会适度减少集中授课时间,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导师的启发下自主学习和研究。”何晓文说,创建卓越学院的初衷是回应“钱学森之问”,现在教育习惯了用一把尺子要求不同学生,希望卓越学院能打破流水线式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课程中选出适合自己的课程,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人文导师可以更多

  导师之一、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玉琨说,中学生的兴趣其实是多变的,因此,在这个阶段导师的作用非常重要,要善于从学生多变的兴趣中发现稳定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发展成终生的志向。

  华师大老校长王建磐表示,他留意到导师团虽然阵容庞大,但人文方面的导师还是略显少了一些。“中学阶段人文素养的培养,其实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都非常有益。”

  本报记者 马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广告
   第A03版:特别报道
   第A04版:特别报道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暑假生活/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6版:人才周刊
   第B07版:人才周刊/招生移民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1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6版:广告
向阳院:孩子喜欢家长“勿起劲”
华师大二附中为新生建“卓越学院”
广告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校园内外B03华师大二附中为新生建“卓越学院” 2013-08-07 2 2013年08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