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个深刻了解中国医院、经得起推敲、有较高专业知识的“至关重要的中国版专家数据库”,这是排行榜发起人、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从一开始就设定的框架。
于是,专家库成员被最终“锁定”在了中华医学会专业委员会的全国委员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身上。“他们才是最了解医院的人”——复旦版医院排行榜团队前后用了5年时间,让业内人逐步看清、逐步认同了中国好医院、好专科的一个“标杆”:
2009年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首度发布时,中国版专家数据库成员数为1824名,选票有效回复为807张,回复率为44.24%(这一回复率居然远高于具有“传统”的美国最佳医院评选的回复率);
2010年度排行榜再度发布时,中国版专家数据库成员数为上升到1926名,选票有效回复为1090张,回复率为56.59%;
2011年度,中国版专家数据库成员数上升到2375名,选票有效回复为1287张,回复率为54.19%;
到今天发榜时,中国版专家数据库成员数已攀升至2570名,选票有效回复达1579张。“也就是说,投票专家较去年增加了292名,回复率还持续走高,61.44%,达到历史最高点。”
高解春教授甚感欣慰。“这显示了排行榜的公正性、客观性有明显提升,也证实排行榜含金量在不断提高。由此,也会积极影响老百姓对排行榜的信任度和认可度。”
确定评审标准
学科水平与科研能力
从最先的专家投票最佳专科提名5个、最佳医院排行至50家,到8个、10个,80家、100家,中国医院、中国专科排行榜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展,小心“试水”的原因外,应该更多程度上反映了主办者对于“复旦版”究竟应该表达什么、能够表达什么的一个认识脉络。
国际上,评比“最佳医院”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IHQ评估法”(医疗质量控制+声誉评估法),一是“声誉评估法”。拿美国来说,美国有一个医保联网数据库,全美所有医院的规模、质量等重要数据尽在其中,如“质量”一项,就会含有每家医院的治愈率、死亡率、死亡人数等关键数据。显然,我国没有这个数据库。
复旦团队遂选择参照芝加哥大学全国民意研究中心和国际Triangle研究中心的“医疗质量控制评定法”。然而要获得全国医疗资源配置状况、各家医院诊疗结果,尤其是死亡率校正等信息,也非常困难。“最后决定采用美国最佳医院评选中的‘专科声誉评估法’,再辅以SCI论文影响因子总值、国家级获奖情况等要素,制定了首个中国专科声誉排行榜和最佳医院排行榜的评选方法。”
在高解春看来,医院排行榜包含多个维度,例如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医疗环境等等。鉴于有些指标难以测量,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推出的排行榜,主要是以学科水平与科研能力为评审标准。她既是全国医院学科的一个标杆,也是患者就医的一个向导。
新增两个专业
老年医学和康复医学
今年的医院排行榜的一个变化,新增加了老年医学和康复医学两个专业。华东医院老年医学科第一次入围,便一举获得“第三”的好名次。“尽管心脏科里有老年医学问题,老年科里也有呼吸疾病问题,但老年医学中的心脏、呼吸问题,就是完全不同的处理和用药方法。”华东医院院长、上海医学会老年医学专科学会主任委员俞卓伟教授觉得,老年医学“独立”进榜单,是对日益凸显的老年化问题的重视,是对亟需发展的老年医学的推动。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此番继续以小儿内科第一名、小儿外科第二名的优秀成绩交出答卷。院长黄国英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有一点心怀忐忑:榜单成绩好、压力却更大!“慕名而来的病人越来越多,一旦解决不了疑难杂症,岂不成了名不副实?所以我们必须把压力化为动力。”就医院、医生而言,学术研究、临床技能将永无止境。
在今年的最佳排行榜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名列第四,依然是上海众多医院中的佼佼者。院长朱正纲教授的建议是,希望排行榜能不断完善医疗信息数据库的建设,让更多的专业人士、乃至病人群体参与到评审过程中,“排行榜应该是多角度的,充满公信力的,能够服务于更多普通民众的。”
做“独立第三方”
老百姓视为就诊指南
继“复旦版”之后,近两年内,一些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乃至网站等民间组织也纷纷推出不少形式的排行榜,为全国数以千计的大医院“排名”。
“各家排行榜侧重点各有不同,我们想做的,是一以贯之的标准,如每年发放给专家的同行评议问卷不变、资料收集方法不变、统计分析方法不变、整个设计的思路不变,以‘独立第三方’的身份,做成医疗行业的‘金鸡奖’。希望排行榜能让医院学科发展有参照对象。”
有关排行榜发布以来,由于与绝大部分专家、老百姓心中的好医院、好专科比较契合,很多老百姓将其视为就诊指南。几位受访专家则不约而同地表示,排行榜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反映了全国各大医院和学科的优势状况,也的确可以为患者、尤其是一些一二级医院无法治疗的患者提供了正确选择的就医导向。至于常见病、多发病的病人,完全没必要一味追求“榜上有名”的医院专家。毕竟就目前而言,一流的医疗资源尚属紧缺,分布也不均匀,更有序、更理想的就医途径,是由全科医生诊疗,需要者再转诊至专科医院或专科医生。
首席记者 施捷 通讯员 孙国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