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1月0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余烬录
黄昏时分
新闻仍在路上
李泓冰
  李泓冰

  碰到一位朋友,说起她老爸一直订着《新闻晚报》,2014年的订报单也在手上了,“好端端的报纸,怎么忽然就停了呢”,老先生有点想不通。

  似乎所有的纸媒业者,在和《新闻晚报》说再见的同时,都有点兔死狐悲的感觉。好端端的,果真是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了?

  纸媒的读者正在老去,早就是个不争的事实。曾经冲锋陷阵报道各领域改革的纸媒,痛陈过国企改革、纺织砸锭之势在必行,分析过行政改革、简政放权之迫在眉睫,现在发现,改革之剑挟互联网技术的秒杀之威,正飒飒挥到自己足下。说壮士断腕也罢,华丽转身也罢,再美的夕阳,似乎终将被月亮取而代之。

  然而,太阳不再独炽,仍有漫天星斗。那线新闻理想主义的微芒,仍将继续烛照被“网”罗的人间。

  纸媒的危机,是世界性的。《新闻晚报》的痛楚,5年前那份美国百年老报的同行就品尝过了。总部设在波士顿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自2009年4月起停止出版纸质日报,专注于其网络版,成为美国首家以网络版替代纸质版日报的全国发行报纸。这份痛楚,将来还会绞杀更多的纸媒。美国传媒学者菲利普·迈耶甚至在他的著作《正在消失的报纸:如何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中预言得十分具体:到2043年第一季度晚些时候,日报的读者将归于零。

  危机岂独纸媒。门户网站、网络论坛、手机报、微博、微信、APP、客户端……这是一个网络产品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天的时代,人们习惯于用手指交谈,用手机阅读一切,彻底颠覆了自蔡伦造纸的奇思妙想始、积累了两千年的人类文明传播方式。

  来自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一项调查,或者可以略微安慰一下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破碎的心:全国受众对不同媒体可信度的评价(1-10分量表)从高到低分别为:电视(7.50)、报纸(6.62)、广播(6.37)、网络(5.47)和杂志(5.39)。好歹报纸与广电还在信任排行榜上居于前三地位。

  新技术革命摧枯拉朽,触目惊心。但是,从精神层面上,请始终相信,只要这个社会还存在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问,还存在对公共事件的好奇打量,还存在对众说纷纭的求证渴望,作为社会瞭望哨的记者就不会歇业。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声音多元、舆情复杂,记者的职业精神、自律意识、专业水准和公信力更加弥足珍贵,受者的信任堪比黄金。“关键时刻我在现场”,报道事实、尊重事实,还原真相、探究真相——不管用什么载体,这仍然是新闻最强大的生命力,也会一如既往地推动中国向着澄澈光明不懈前行。

  事实上,近些年来,积极影响中国的众多新闻,仍然来源于传统媒体的职业记者。互联网上的海量新闻,能够让受众信赖且肯多看一眼、或是认定有求证信度的,寻根究源,捉刀者往往隐于灯火阑珊处的报馆,那里也潜伏着据称今年将大为走俏的客户端写手们。秉承新闻理想,冷静客观报道,永远不会过气。

  记者们请小心看管手中的烛火,不要忘记点燃时的承诺。任他冰霜摧折,莫作早衰蒲柳;心魂相守始终,唤取河清人寿。

  君不见,纸媒近了黄昏,新闻仍在路上,它的全部尊严,不在于它穿哪件衣裳,而在于直立行走的赤裸裸的真实……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邮珍赏析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第T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我对“中国好大爷”的解读
女汉子
自媒体何必曰利
黄昏时分 新闻仍在路上
新民晚报评论·专栏A03黄昏时分
新闻仍在路上
2014-01-04 2 2014年01月0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