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券”购买优惠服务
陈平代表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的科技创新服务产业从前端设计和研发到技术转让、后端认证和检测等已相对完整,加上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储备丰富,现在“有条件”也“是时候”再进一步培育和促进上海市科技创新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陈平建议:政府利用财政资金设立“创新券”,并向创新需求强烈的中小微企业等创新实体发放。创新实体可使用“创新券”,向科技服务机构购买科技服务,科技服务机构凭券到政府财政兑换货币。“这可以成为政府购买服务的一个方面,成为对中小微企业的一种扶持方式。”陈平解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企业来说不见得什么都要‘自己干’,可以根据自身定位和特点,选择所需要的帮助。”
此外,他还提出设立科技创新服务政府采购专项、对科技创新服务实行税收优惠、政府建立合同研发(设计)引导基金的建议和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人才激励机制等建议。建议组织制定重点科技服务产品推荐目录,鼓励并支持用户择优选购;按服务性质、程度的不同,区分研发、设计、转化、孵化等情况,对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收入实行免税或一定程度的减税等。
中小微科企起步更需扶持
虹口区一家节能环保科技拥有“一杯水马桶”等8个专利在手,无厂房、无土地、无设备,属于轻资产企业。但之前企业自己外包加工做零售,成本高、人力资源缺乏,企业陷入困境。“上海30万中小企业中,超过90%是小微企业,其中又有很高的比例是科技创新企业。这些企业连天使基金都不一定关注,他们的起步需要帮助。”袁立代表同时也是上海虹口区北外滩小贷公司董事长,他介绍公司对该企业发放了无担保、银行利率的500万元小额贷款,还提供咨询和规划服务,帮助他们走出了困局。
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为小微企业困局突破带来机会,但是这些进入金融市场的民营企业却感到自己是“残疾人”——“只放贷不吸存,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民营资本的运营仍然感受到阻力和束缚。”袁立代表在会议期间也呼吁,希望能深化改革开放,在规范安全、严格制度的基础上做好融资开放,让更多优秀的科技企业能够“发芽开花”。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