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2月2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月,山村静听花开之声
秀秀
■高椅古村群落
■严家花园
■高椅古村
■中国唯一的园林古镇
■民居门罩上的雕刻
■爨底下的一户人家门前福字高照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这残雪仍存的三月,迎接春天到来,没有比到山村、古镇更妙的了,沿着古街闲逛,溪边桥头,或宅门拐弯处,几株柳梨桃树,一丛油菜花,更有周边农田,春耕伊始,你能听到花开之声,领略生命滋长的神奇。一年一度,此生一定要体验一次。

  流转的历史

  深山高椅

  一般游客都去湘西凤凰,不知道同在湘西藏在深山的高椅,一个还保留古时风貌的村落,矗立巫水河畔,石墙黑瓦,雕梁画栋,交错的巷道如迷宫,像从历史镜头里走出,草芽在人家旧墙缝隙伸出绿色,花苞在古树枝头萌动,春天来了。 

  高椅位于湖南会同县巫水河畔,这里曾是水陆交通枢纽,是历史闻名的烟土之路的必经之地;因其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形宛如一把太师椅而得名。远远望去,高椅村青瓦、风火墙、清澈溪流绕村而行,深邃、幽静,如一坛陈年的老酒,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古村以五通庙为中心,连接家家户户,村与村的道路纵横交错,宛如网状,如入迷宫。村内每栋建筑坐北朝南,外表相似,呈梅花状分布排列,巷道与封闭式庭院呈八卦阵式,保存有明洪武十三年到清光绪七年五百年间的古民建筑104栋,被专家誉为“民俗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居建筑为木质穿斗式结构的两层楼房,四周封有高高的马头墙,构成相对封闭的庭院,当地称为窨子屋,这是典型的明代江南营造法式。侗乡风情更増添一份民族特色,照壁上方色彩斑斓的绘画,或大禽猛兽,或松菊梅兰,可以看出当时的主人是武将还是文人或者农家。房屋建筑式样优美多姿,大都饰以壁画、墙头画,门窗都是隔扇花式样,花纹各异,或龙腾、或凤舞、或花鸟、或人物,匠心独运,技艺精湛,现仍保存有很多的丹青墨宝、石雕、石碑、镌刻等艺术品。庭院内的木构楼房,门窗多有精美雕饰,不少庭院、堂屋前悬挂匾额,照壁多绘壁画,屋内明清家具随时可见。 

  古村在防火、防潮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地基用小青石砌筑,高出地面60厘米,有较深的排水沟,房屋密集区还设有下水道和水塘。红黑鱼塘开凿于清朝嘉庆末年,左塘是用来养观赏鱼,名红鱼塘;右塘用来喂养食用鱼,名黑鱼塘。两池塘与村内的排水系统相通,是村落排水系统的一个蓄水池。虽然整个村子是以木质建筑为主,但由于高墙封闭,下水道纵横,使这些明清时代的古建筑历经600多年不朽。 

  穿行在高椅街巷,分不清朝代,有种迷失感。“清白堂”“醉月楼”,古时文人学士在此聚会;学馆、祠堂、凉亭、土地庙,散发出浓郁的耕读文化气氛,高椅的每栋楼都是一本无言的书,寄托着古人的价值观念与人生憧憬。虽然外面的世界变化很快,但这里的人依然保持平静的生活。青砖瓦巷里,你时不时看到肩挑手扛的村民走过,肩上的扁担被重重的货物压得咯吱咯吱响;还有人家屋檐下,老奶奶正在翻晒自家熏制的腊肉。那栋木屋的窗户上有副对联:“堂前珠履三千客,房内金钗十二行。”显然原是个大户人家。 

  小贴士:火车到怀化,转汽车到高椅;自驾车,上海-长沙-邵怀高速-怀化-会同高椅;建议住在农家,感受一下当地的民风。小吃有滩螺、河鱼、桔子、笋干、高椅黑饭、红坡贡米、火塘腊肉、沙溪辣酱等。提醒游客,走在这外表相似又户户相连的高椅,特别会迷路。

  江南园林

  木渎古镇

  也许没有一个古镇像木渎那样,整个镇就是一座典雅的江南园林,山水花木,曲折流转,移步是景,这小小古镇里有乾坤,花团锦绣呢。 

  木渎位于苏州城西,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清代《姑苏繁华图》,一半写的是木渎。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并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木材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木渎由此得名。古镇最有特色的当属水,香溪和胥江在镇中交汇,呈Y型流向,沿河民居鳞次栉比;河流上有王家桥、斜桥、邾巷桥、虹桥、西安桥、廊桥、永安桥、西津桥等古桥,与绵延的石驳岸组成了苍古的水上风景。桥又与众多街巷相连,山塘、下塘、下沙、中市街等,街巷深处私家园林达20多处,全是明清园子,园内多古树名木,如500年的罗汉松、200年的广玉兰和银杏树等。如果每家园子都逛上一遍,恐怕一天都不够。但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榜眼府第一定要去,否则会后悔。严家花园是江南名园,为台湾政要严家淦先生故居;虹饮山房为乾隆民间行宫,内有二十道清代圣旨,弥足珍贵;而古松园建于清末,前宅后园,是典型的清代宅第园林风格。当然也不要漏了镇西灵岩山的灵岩寺和“馆娃宫”,灵岩寺为梁代建筑,气宇轩昂;馆娃宫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山顶皇家花园,清康熙、乾隆二帝多次南巡,皆驻跸此。榜眼府第在下塘街,为林则徐弟子、近代政论家冯桂芬故居。冯桂芬是清道光二十年(1840)一甲二名进士,故邑人称其宅为“榜眼府第”。榜眼府第为前宅后园结构,占地近十亩,是典型的清代园林建筑风格。“江南三雕”(砖雕、木雕、石雕)为其主要特色。花园以池为中心,亭、轩、廊、榭、桥和黄石假山散落其间,高低错落,绿树掩映,充满了诗情画意。 

  小贴士:上海集散中心(虹口足球场2号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5号门)有巴士直达木渎;也可乘火车或客车到苏州,转乘公交直达木渎。自驾车,沪宁高速-苏州新区出口下-上高架-走西环路至劳动路出口下-索山桥沿竹园路直达木渎。木渎古镇美食有乌米饭、青团子、蕨菜、马兰头、甜酒酿、松子枣泥等。

  京西“布达拉”

  爨底下

  北京的春天虽然来得晚,但那些僻静古村,你可早探春之信。推荐有“布达拉”之称的爨底下,古朴雅致。 

  爨底下村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斋堂镇,全村以村后龙头为圆心,依势而就,低错落,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爨”原意有灶的意思,当年在建这个山村时,主人为其取名“爨底下”,意为躲避严寒,或许有避难之意,观景寓意,让人有世外桃源之感。现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民居,至今居住的依旧是清一色的韩氏家族,民风淳朴,大部分民居不锁门,你可随便入内看看。 

  古民居以清代四合院为主体,基本由正房、倒座和左右厢房围合而成,部分设有耳房、罩房。其中又有为山地四合院、双店式四合院及店铺式四合院之分。四合院的附属建筑主要有门外影壁、门内影壁、门楼、拴马桩、上马石、荆芭棚等。民居以砖雕、石雕、木雕、字画装饰,屋脊、檐口、墙腿口、门墩石、门窗、门簪、门罩、墙壁及影壁处,刻喜鹊、蝙蝠、牡丹、荷花、莲蓬等。 

  后村有长廊,远观这条弧形的长廊,村后半部像碉堡,由于建在山坡上,所以和山脚下的前村形成分明的梯次。穿过狭长的小巷,可以沿着这条长廊一直走到东村,你会觉得身边的世界立刻变得立体起来。福庆堂与长廊相结,位于后村正中央,是以前村里议事开会的场所,坐于堂中央可俯瞰作为村落主体部分的前村,层次分明的四合院屋脊布局相当壮观。 

  村前南山可以登高望远,俯瞰位于北山坡下的整个村落。山上小路大都未加修葺,春季碧草茵茵,和风习习,可享受田园风光的静谧与安详。 

  小贴士:上海到北京,在苹果园轨交口坐929路公交到斋堂(注意,不是929直线),从斋堂打车到爨底下村。公交车每1小时发一趟,回来时末班车下午3点从斋堂发车。也可以几个人从苹果园包车直接到爨底下,价格可商。爨底下农家乐一般在100元/间房,农家饭有烤玉米、贴饼子、垮炖小黄鱼等。  秀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关注打车软件乱象
   第A05版:关注打车软件乱象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民生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阳光天地
   第A24版:专版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世界别处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专版
   第B15版:专版
   第B16版:广告
三月,山村静听花开之声
新民晚报精华路线/新民旅游B02三月,山村静听花开之声 2014-02-25 2 2014年02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