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殷先生反映:11号线南翔站附近的一处P+R停车场不知何故取消了标识,令人捉摸不透。
【调查附记】
接到反映,记者就P+R停车场问题作了一番调查。
P+R是停车换乘的意思。即早上驾车停进P+R停车场,然后换乘地铁上班。每日5时30分至23时30分期间,市民可持公交卡在P+R停车场刷卡停车,只要当日有乘坐任一条地铁出行的记录,即可享受每日每车次5-10元的优惠。
2009年7月起,上海首批P+R试点停车场1号线锦江乐园站、2号线淞虹路站试点运行,后又于世博会期间新增1号线汶水路站、7号线大场镇站、8号线航天博物馆站、9号线松江大学城站等4处,去年再增金山铁路金山卫站。
车位闲置出租“谋生”
工作日期间,记者走访了7号线大场镇站附近的P+R停车场。硕大的停车场冷冷清清,大多数车位都空着。记者看到,D、E、F区域均有一些品牌车辆停放,管理员直言,停车场投资上亿,维护费也上万,迫于无奈,将一小部分区域租借出去。
与之相近的1号线汶水路P+R停车场情况稍好,停车场管理员介绍,3层提供约370个停车位,工作日日均停放数量可以达到150辆,且数量还在增加。
一位难求车满为患
然而,位于沪闵路南侧的1号线锦江乐园站停车场则出现了车位供不应求的局面。记者于早高峰时段来到现场,却被告知车位已满,商业停车位尚有空余。停车场管理员称,停车场3-6楼提供70个P+R车位,基本每天9时之前就停满。
2号线淞虹路站P+R停车场同样是“车满为患”。据收费处的梁师傅介绍,292个P+R停车位需要靠“抢”,每天8时就已一位难求。
冷热不均原因多种
一些停车场热闹非凡,另一些则空空荡荡。为何产生这种供需失衡现象?不少市民表示,因选址、停车方便程度、周边人气等差异,造成上述现象。以1号线汶水路站的P+R停车场为例,因该站点并非列车首发站,交通不便,而1号线早高峰时段又非常拥挤,车主不愿再花精力去停车换乘。7号线大场镇站则因为周边人气不足、配套设施尚未建好,导致停车位闲置。
9号线松江大学城站附近的P+R停车场附近居民区较集中,在市区上班的人也比较多,收费标准比市区的P+R停车场要低。但该停车场附近的马路上随意停车现象较严重,直接冲击了停车场的经营。
科学选址平衡供需
去年,华东政法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大学生曾完成一份《上海市首批6处P+R停车场运营现状调查报告》,其中建议相关部门,统筹规划公交枢纽,科学选址,“中环外环线外的轨交站点,特别是居住区集中、流量较大的轨交首末站建设P+R停车场,换乘效果最明显。”
此外,该课题组还建议市交通主管部门尽快建立统一的P+R停车场信息处理中心和配套信息发布平台,及时传递相关站点的车位空余信息、收费情况等。
未来再建三十余座
根据此前交港局的规划,结合轨交站点建设,上海未来还将建设30多个P+R停车场,其中11号线嘉定新城站、南翔站也在规划内。记者从嘉定区交通运输管理局了解到,11号线嘉定新城站的P+R停车场规划建设约200个车位,目前周围地块已陆续开工,预计2017年建成。11号线南翔站有一个大型停车场,也曾标示为P+R停车场,但因相关设施尚未验收完成,未向有关部门报批,因此尚不能履行P+R的职能。不过,交管局工作人员透露,目前该停车场正在办理各项手续,等待相关部门验收,年内就能投入运营。 本报记者 左妍 刁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