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南京4月27日电 (记者 孙彬)昨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凭吊者——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
10时许,女王和亨里克亲王一行步入馆内。走廊上,一幅幅丹麦友人辛德贝格当年救助中国难民的照片史料十分醒目,馆长朱成山向女王介绍了辛德贝格在南京救助中国难民的历史。走廊外,纪念馆工作人员弹着钢琴,唱着《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玫瑰》。
2004年,辛德贝格的故乡奥胡斯市将当地的一种黄玫瑰命名为“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黄玫瑰”。现在,这里的和平广场上就盛开着这样的黄玫瑰,女王在黄玫瑰前驻足欣赏。女王还在这里邂逅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苏国宝。今年87岁的苏国宝老人告诉女王,南京大屠杀时自己只有10岁,很多难民住在辛德贝格参与建立的难民营中。辛德贝格亲手交给他一块大洋,还有一些大米。如今,老人与辛德贝格的亲属还时常往来。辛德贝格的外甥女玛丽安也随女王到访南京,与老人共叙友谊。
女王和亲王还在和平广场为和平树培土浇水,并亲手插上一枝黄玫瑰。
【相关链接】
辛德贝格参与保护两万中国人
辛德贝格全名伯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1911年,辛德贝格出生于丹麦第二大城市奥胡斯。1937年冬至1938年春,他受雇于丹麦史密斯公司,在南京栖霞地区的江南水泥厂维护水泥生产设备。
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辛德贝格与他的德国同事以及江南水泥厂的留守职工,一起设立了江南水泥厂难民区,保护了江南水泥厂旁难民营里约两万名中国人,并为南京城内从事人道救助的国际人士提供消息和食品。他将被日军残害的中国人从郊区送往医院,并在厂里建立诊疗所。
为阻止日本人进入难民区,辛德贝格还在水泥厂周围插满丹麦和德国国旗。
辛德贝格记录了日军罪行的许多案例,将报告递交给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1938年,在国际劳工大会上,时任中国劳动协会理事长朱学范在辛德贝格的护照上题词:“中国之友”。
1938年3月,在日军逼迫下,辛德贝格离开了南京。
1939年,辛德贝格加入了美国商船队。他1984年4月因病去世,骨灰撒入大海。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辛德贝格的事迹湮没在历史之中。直到见证南京大屠杀的《拉贝日记》被发现,辛德贝格这个在日记中被多次提及的名字才逐渐为外界所知晓。
近年来,随着有关史料的发掘与各界的共同努力,辛德贝格的事迹渐渐为更多人了解,闪耀出伟大的人性光辉。
据新华社南京4月27日电
参观抗战遗址的外国领导人
昨日,正在访问中国的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参观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丹麦女王也成为首位参观纪念馆的现任国家元首。此前,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等,都曾前往纪念馆访问,但是现任国家元首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尚无先例。
此前,也有多位日本领导人参观过中国抗战遗址。
1997年9月6日,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参观了沈阳市“九一八”事变纪念馆。2001年10月8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观卢沟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在参观纪念馆后发表讲话向中国在战争中死难的人们致歉。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