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数字着实看得人后背发凉,而那些成天与恶性肿瘤打交道的医生对诊治肺癌有何对策和高招呢?擅长肺癌等恶性肿瘤综合诊治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常建华日前做客本刊回答读者的疑问——
问:以前只在报刊上读到名人罹患肺癌,现在周围就有朋友得病,感觉肺癌就在自己身边。大家的生活环境都很相似,为什么有些人容易生肺癌呢?烟民中为何有的不得?
答:肺癌的病因至今未明,在诸多高危影响因子里,可以确定的有两项:一是吸烟,另外一个是易感因素即家族遗传。此外,汽车尾气、室内装修、厨房油烟等都是诱发肺癌的高危因素。有吸烟史并且吸烟指数大于400支/年、高危职业接触史(如接触石棉)以及肺癌家族史等,年龄在50岁以上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应该定期做专科体检。两种及以上高危因素叠加,罹患肺癌的几率将大幅上升。按解剖学部位分类,肺癌可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环境污染和烟草吸入,使得小分子微粒易侵入段支气管以下的肺泡组织,使得周围型肺癌人数增长明显,尤以腺癌为多见。虽然吸烟的人不一定都得肺癌,但是肺癌患者当中吸烟的或吸二手烟的,比例却很高。医学研究充分证明,吸烟的肺癌患者预后更差。
问:肺癌确诊后,要不要将病情告诉患者本人呢?如何给予患者更多精神支持?
答:告不告诉,是个问题,值得商榷。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更多是通过家属来了解病人的性格脾气、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决定是否告知。有一部分病人本身就有心理抑郁倾向,需要心理保护,可考虑善意隐瞒。对于绝大多数病人,在适当的时候,由适当的人,以一种适当的方式和语言告知。我们主张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不对癌症患者本人“保密”,这是为了更大限度地维护患者的根本权益,与保护性医疗措施不相矛盾。当患者完全知晓病情后,大多数人并不脆弱,不会轻易“精神崩溃”,经过医生告知其病情及治疗计划以后,会逐渐变得冷静,能够接受现实并正确面对,强烈的求生欲望会激发生命潜能,使他们迫切想了解自己的病情、积极配合治疗并希望最终战胜疾病。在网络资讯发达的当下,疾病信息的来源更加多元化,病人从中汲取了很多正负能量,此时家属要帮助患者去伪存真,如有疑惑可咨询肿瘤科医生。建议病人和家属共同参与制订治疗方案,现在,我每周一下午、周三上午的专家门诊中,都会出现患者和家属与医生共同探讨治疗策略的情境。
问:众所周知,化疗是癌症治疗的基石之一,但是病人往往谈化疗色变,畏惧毒副作用。如何评价化疗与生存期、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
答:化疗分为姑息化疗、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化疗,在肿瘤内科医师的指导下,严格掌握临床适应证施行。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高效低毒的化疗药物及靶向药物获得成功研发,患者不应该再排斥化疗,更不能将化疗“妖魔化”。对身体状况一贯较好的早中期肺癌患者抓紧时机积极配合医生接受多学科综合治疗,好转率很高。晚期肺癌患者如果已经出现恶液质,一般采取支持治疗对症处理,达到减轻癌痛等肿瘤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因此,化疗应当充分考虑患者病期、体力状况、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患者意愿,避免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及时评估化疗疗效,密切监测及防治不良反应,并酌情调整药物和(或)剂量。必须强调的是,治疗方案规范化和个体化的融合。目前肺癌的治疗仍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手术切除是目前临床治愈肺癌的唯一方法。放疗通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因分期、治疗目的和患者一般情况的不同,联合方案可选择同步放化疗、序贯放化疗。化疗是贯穿在不同分期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治疗手段。 魏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