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5月0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没有检测标准,谁还敢吃?
徐新明
  徐新明

  从三聚氰胺、苏丹红、工业明胶到牛肉膏、羊肉精,非法食品添加事件是当下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和盲点。昨天,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代表前往浦东开展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调研时,部分来自基层的代表反映,目前卫生部门公布的非法食品添加剂目录中,近半缺乏检测标准。

  近几年,食品安全的“亡羊”不少,我们的“牢”虽然也不断地补了起来,比如,加强了监管力量,成立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修正了刑法,食品安全犯罪最低将被判处有期徒刑,直至死刑等。但是,我们的食品检测标准,依然没有与时俱进。卫生部门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公告中,对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种类有了明确规定,但禁止添加的物质中近一半没有相关检测标准,令人担忧。

  正因为食品没有检测标准,导致食品难以监管,执法缺乏依据。近日,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检查中发现某市场销售的水产品甲醛含量较高,因缺乏标准,无法认定该物质是否为人为添加,对甲醛含量较高食品如何处理又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导致至今还难以定性处罚。

  食品检测标准,应当与时俱进。首先,食品检测标准的制定权,必须归到权威部门。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工作,严格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从源头上根治“标准”问题。

  其次,建立严密的食品安全标准检测机制。食品检测标准,应当随时更新。规定禁用的添加剂,体现出对公众食品安全的应有担当,而且要随时查实风险,修订检测标准,出台禁用规定。

  再次,改事后监管为主动检测。这要加强检测能力,比如,日本能对四百种农药残留物进行检测,而我国只有检测数十种农残的设备能力,这种现象应该改变。更要改变食品监管跟着媒体曝光走的现状,必须让食品检测标准跟上新形势、新情况。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我们已经付出了不少代价,今后,必须构筑食品安全“防火墙”。首当其冲的是,要尽快制定更完善的食品检测标准,从传统的偏重事后监管变为事前预防,从临时检测变为注重日常检测。若能落实,当可缓解老百姓当下的食品安全焦虑。不然,食品没有检测标准,谁还敢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海上最美家庭”巡礼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生态上海·夏之舞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专版
   第A26版:专版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专版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人物/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饕餮四海/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优游食林
   第B14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5版:专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1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别让舆论情绪和想象遮蔽真相
生命与自由
算清为官的“机会成本”
捐款之后
看啥房?
没有检测标准,谁还敢吃?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没有检测标准,谁还敢吃? 2014-05-08 2 2014年05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