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可能会略高
双方的这一轮谈判在上海与土库曼斯坦两地同时进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阿列克谢·米勒称,合同的总价值为4000亿美元,但具体气价仍属于“商业机密”。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立凡介绍说,谈判中关于出口到中国的天然气定价,中方接受了俄罗斯提出的以欧洲定价机制为标准的要求。相比较与美国定价机制来说,采取欧洲模式可能会导致未来公布的价格会略高一些。但中俄双方均认可此次谈判中确定的价格公式和基准价格,最终达成的这一价格是双方都能接受的。
中俄合作全方位
李立凡认为,中俄达成的东线供气合同实现了中国能源消费、俄罗斯能源出口多元化,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对俄罗斯来说,此举是为了规避西方制裁和俄乌矛盾。未来俄罗斯可能出于商业考虑,将天然气向韩国、日本等东线地区出口。而对中国来说,中俄在天然气合作方面有着一揽子计划。到2020年,中国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将达到850亿立方米。加上中俄东西两条线路共计6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合同,中国也实现了天然气进口多元化。此外,中俄的天然气合作也是全方位的,涵盖了开采、输送、提炼等。
着眼于长远战略
李立凡强调,不应一味地将目光集中于天然气定价,应看到中国在能源方面的长远规划和战略性思考。
供气年限长达30年虽是中俄早就达成的约定,但李立凡指出,这样的长期合同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也是罕见的,“俄德也才20年”。他说,30年的长期合同将为中国提供稳定的天然气进口源,这也会有利于中国2050发展规划。 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