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中俄“海上联合-2014”联合演习中,由两国水面舰艇混编组成的演习编队进行了联合防空和超视距攻防演练。有俄方媒体猜测被俄海军誉为“瑰宝”的俄制“暗礁”远程舰空导弹系统可能在演习中大显身手。据称,这种由陆基S-300防空系统改进而成的舰载远程防空系统只部署在俄海军1144、1164两型巡洋舰上,而“瓦良格”号就是1164型巡洋舰。
S-300海军版
“暗礁”舰载防空系统其实就是俄罗斯陆基S-300防空系统的海军版。当初俄军方研制S-300导弹系统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抗击低空飞行的高速目标,而其海军型——“暗礁”远程防空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打击敌方的电子干扰飞机、轰炸机、歼击轰炸机和直升机,并拦截来自高空、中空、低空的反舰导弹和反辐射导弹,实施编队区域防空。
公开资料显示,“暗礁”系统由导弹、制导雷达、导弹控制台、导弹垂直发射装置、供弹库等构成,其作战范围5千米至90千米,作战高度25米至2.5万米,其火控系统可支持同时拦截90度方位内的6个目标,单枚杀伤概率高达70%。
“暗礁”的制导雷达是一个单面旋转相控阵雷达,天线座由5部天线和高频舱组成,最上方大圆罩内装有主雷达天线,天线直径3.5米;在其下方是3个并排安装的柱形旁瓣对消天线;在大天线罩和柱形天线之间有一个小的圆形天线罩,内装直径0.5米的小型相控阵天线阵。导弹控制台主要完成优先拦截目标的选择、计算射击诸元、导弹发射前装定参数和导弹发射控制。
两种导弹
“暗礁”系统可配备5V55和48H6E两种导弹,作战模式和陆基S-300基本相同。5V55弹体为单级无翼式,尾部有4个全动式空气舵,在尾喷管扩张段安装4个燃气舵,导弹长7.25米,弹径0.508米,弹重1664千克,战斗部重约133千克(装药58.5千克,破片2万余片),采用5V55导弹的陆基S-300系统被称为S-300PMU。48H6E导弹长约7.6米,弹重1800千克,战斗部重约144千克,由于改进了火箭发动机和增加了燃料携载,其飞行速度和射程都得到提升。采用48H6E导弹的陆基S-300系统被称为S-300PMU1,具有一定的弹道导弹拦截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5V55导弹还是48H6E导弹,都被封装在发射筒内,可在10年内确保性能,可靠性很高。
5V55导弹的发射筒长约7.8米,直径1米,重约678千克。48H6E导弹发射筒的长度超过8米。发射筒头部有较厚的易碎盖,背面刻有沟槽,在3个大气压下即可破碎。底部有固定导弹机构、导弹弹射器、2个燃气发生器,沿发射筒水平方向的两侧有活塞筒及推杆,下部有电缆及导轨。安放导弹发射筒的垂直发射井内设有圆筒形转柱,转柱上挂有8枚导弹发射筒,待发射导弹转到发射井口后被加电并装定参数,其他导弹进行射前检测。
当导弹发射时,发射筒内的一个燃气发生器使导弹与发射筒之间解锁,并冲破发射筒顶盖,另一个燃气发生器产生推力,将导弹弹射到距离舰艇甲板25米高的空中,随后导弹上的火箭发动机点火。贮运发射筒经过一定修复可重复使用3-4次。
作战流程
一旦巡洋舰上的三坐标搜索雷达发现目标,经舰上作战情报指挥中心进行目标识别、威胁判断后,相关目标参数被发送到“暗礁”系统的导弹控制台。控制台引导制导雷达天线调转到目标方向,雷达截获目标后转入自动跟踪状态,计算机迅速算出射击诸元,并传输到发射装置,对待发射的导弹进行参数装定,确定导弹发射后的飞行方向和初始弹道。
“暗礁”的火控系统有6个火力通道,其制导雷达有6个工作周期,可以在90度的扇面内按时序轮流对6个目标和拦截它们的导弹进行跟踪照射,制导雷达根据目标与导弹的相对位置变化,不断对导弹发送修正指令。为了确保成功拦截来袭目标,通常用2枚导弹对付1个目标,2枚导弹的发射间隔为3秒。
由于“暗礁”的雷达系统体积较大,配套导弹数量也较多,俄海军只在排水量超过7000吨的大型水面舰艇上安装该型防空系统,迄今它只出现在1144型核动力巡洋舰和1164型“光荣”级巡洋舰上。
1144型巡洋舰标准排水量1.9万吨,战舰甲板前后各配置1座“顶罩”制导雷达。在前甲板布置12个垂直发射井,呈“三列四行”排列,每个发射井内都有柱形旋转发射架,共备弹96枚。考虑到发射安全,转柱都向所在舷外侧倾斜(不大于5度),以免被弹射出去的导弹因点火故障而掉落在本舰上。弹舱高约10米,不设分隔,底部有转动机构,四壁有70毫米厚的装甲保护。
1164型巡洋舰则只配备8个垂直发射井,呈“两列四行”排列在直升机库和烟囱之间的甲板上,每个垂直发射井有8个圆形顶盖,每组顶盖有一个位置配备开启装置。每当导弹发射后,发射架旋转,使下一枚导弹对准打开顶盖的舱口。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