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张二木,目前是同济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的大二学生。作为一名内场志愿者,幸运的是,他能比绝大多数球迷更“现场紧逼”世界杯上众多巨星;不那么“幸运”的,则是他为世界杯帮忙干活,不仅没有工资,还得自己贴钱买机票、租房子,总花费接近2万元。
等了近两年
张二木自己也没想到,最后成为巴西世界杯志愿者,他足足等了近两年时间。
2012年夏天,高考结束等待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假期里,他偶然在一个社交网站上看到国际足联为巴西世界杯征召志愿者的消息,热爱足球的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当时就是填写我的专业、特长等几个选项,很简单。”
但报名后便杳无音信,直到被同济大学新闻传播专业录取,并读完大一,他差不多忘了这件事的时候,去年夏天FIFA突然发来邮件。“告诉我初审通过了,立刻要接受培训。”张二木笑言,原来只听说南美人做事拖拉,“没想到一拖就是一年多。”
此后张二木一头扎进了FIFA通过网络对他进行的专业培训,并通过了考核。“笔试的内容主要考察英语水平,还有世界杯相关知识。面试其实更难,借助网络电话考核,基本上就是实时语音对话。”
直到今年3月11日,张二木终于收到了FIFA的确认函。6月1日,张二木抵达“上帝之城”里约。等了两年,终于梦想成真,“这是我目前最酷的经历。”
自掏两万元
申请当世界杯志愿者的,全球一共有近20万人。除了巴西本土,成为世界杯国际志愿者的,只有400人。在里约热内卢赛区的中国志愿者,更只有张二木一个。
尽管头顶着“唯一”的光环,但巴西世界杯组委会早就说得很明白,能入选的志愿者都是佼佼者,不过依然不会负担往返机票和当地的住宿费用。
除了往返巴西一万多元的机票,张二木还要解决另一大难题:住宿。世界杯期间,巴西全境酒店宾馆的价格暴涨,更何况他要在巴西生活40多天。好在借助强大的网络,张二木找到一对在里约定居的中国夫妇,整个世界杯期间就租住在他们家里,一个半月的费用是2200雷亚尔(约6100元人民币),这两项开支就接近2万元。
这样倒贴钱,白打工,会不会真的显得自己很二很木?“不会啊,老师和同学都说我很酷!”张二木说,父母对他这次来巴西非常支持,机票也是家里掏钱买的。
于是,当身边同学正要享受夏日的悠长假期时,他已经横跨半个地球来到了巴西。
工作有“特权”
作为巴西世界杯400名国际志愿者之一,学新闻传播的张二木被分在了马拉卡纳球场媒体中心,用他的话说,“专业对口”。
张二木的任务是在媒体中心前台负责接待,还有将新闻发布会、混合采访区的各种票分发给记者。张二木的“特权”,是能够自由进出比赛现场、公共区域、媒体中心和运营中心等地。比赛期间,他主要负责为内场的摄影记者服务。不用说,当然有大把机会碰到各种大牌球星,“在不影响他们的情况下,我也想来几张合影,哈哈。”
工作之余,张二木也没闲着,他趁机全面了解了里约的风土人情,去了著名景点耶稣山、吃了传说中的巴西烤肉。“总而言之,这趟巴西行觉得挺值的,肯定会是我人生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特派记者 关尹 (本报里约热内卢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