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项目基本到位
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初,外高桥集团根据与自贸区的匹配程度以及行业价值和潜在市场规模,梳理出了涵盖金融服务、仓储物流、增值电信、融资租赁等130个重点项目并开展密切跟踪。在自贸区运行不到9个月时,这130个项目已经基本落地。
舒榕斌表示,进入自贸区时代后,外高桥集团也面临重新定位。“过去我们主要考虑低层次的服务,比方说物业管理、海关报关等,但在上海自贸区成立后,我们必须成为开发商、营运商和服务商,和客户共同成长,将外高桥打造成服务创新的试验田。”
此外,区内的规划建设也在逐渐做出调整,原来保税区的部分加工仓储物流区域,重新规划为服务贸易、金融、商品展示贸易等领域。
文化产业对接金融业
谈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舒榕斌表示,在自贸区内发展文化产业,关键是要和投资、金融、现代服务业对接。其中以金融为例,已经入驻区内的银行、保险、保理企业就能分别发展艺术品的融资、保险、保理产品,目前基地正与一些取得牌照的公司洽谈。
此外,外高桥集团在文化贸易方面的大手笔在森兰艺术岛。区内在现有3500平方米的一期艺术品仓库的基础上,建设二期2万平方米的仓库,区外则将自贸区红利辐射到森兰艺术岛。在这个岛上,将有艺术精品酒店、艺术品展览中心、拍卖中心和交易中心,同时引入国内外从事艺术品拍卖和经纪的公司。
但舒榕斌也坦言,“走出去引进来”的任务很艰巨。上海自贸区外资涉足文物拍卖的搁浅也让他“耿耿于怀”。“去年佳士得在上海秋拍,带来了15幅毕加索的作品,其中14幅在1949年以前创作,1幅创作于1963年,可以拍卖。最终这些价值24亿美元的艺术品,只有1亿多美元在上海成交。”
直销进口商品品种多
浦东四大开发公司南下临港,其中之一就是外高桥集团。舒榕斌告诉记者,今年9月29日之前,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将争取在16号线滴水湖站的商业中心开幕,而进口汽车展示中心和保税艺术品展览中心也将落户临港。
其中,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将落户在16号线终点站滴水湖站附近,前期租借港城集团开发的、近2万平方米商业设施的一部分,面向市民直销以食品、日用品为主的商品,与森兰商都的服饰衣帽形成错位,其中“部分产品首次进入中国市场”,与市区4S店争夺客源。
首批跨国公司将入驻
作为外高桥产城融合的核心载体,森兰·外高桥今年进入集中开发建设阶段。其中以森兰国际为中心的商务板块将在今年7月完工,届时索尼等跨国公司总部将首批入驻。
森兰·外高桥项目地上计容体量约为175万平方米,其中约有75万平方米为CBD,包括艺术中心、商业中心、办公中心等,目前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另外100万平方米为国际社区。舒榕斌表示,商业中心一期即森兰商都已经完工开业,二期、三期正在建设中,四期在本周三开工。据了解,外高桥已建成约400万平方米的保税仓库,而森兰将建设成为统一的国际展示、采购、销售平台,推动自贸区跨国采购业务的壮大。本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