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贻刚 教授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院长
夏季组织少年儿童进行体育锻炼,除了提高身体素质水平,更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是养成锻炼习惯的黄金时期。
但是,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院长吴贻刚教授说,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在炎炎烈日下进行体育锻炼,练好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不仅会徒劳无功,甚至可能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夏天的体育锻炼更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
做足准备避免受伤
在夏日中进行体育锻炼,也要遵守运动卫生,避免运动损伤。夏季天太热,运动前是否就不再需要做任何的准备活动?吴贻刚指出,这种想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哪怕是在夏天,青少年在进行运动前也要做好准备活动,让身体各个关节伸展开。只有这样身体各部位和机能才能慢慢适应周边高温环境的变化。当身体机能处于最佳状态时,在运动中造成的运动损伤就会相应减少。”
锻炼时间大有讲究
在夏季高温的环境下运动,青少年容易中暑,造成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吴贻刚说,通常,夏季每日的最高气温时段出现在上午10时到下午3时间,因此,体育锻炼的时间可以放在早晨8时至10时间,或放在下午4时至6时间,运动场所也尽量安排在室内场馆,如果没有室内锻炼的条件,则尽可能选择有树荫的场所或阴凉处。
吴贻刚提醒,在运动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感觉,把握好锻炼与休息的间隔时间,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要做好监护和指导工作。
打赤膊运动是大忌
夏季锻炼的着装,首先要考虑舒适性和安全性。在选择服装时,最好选择透气性好的运动服。吴贻刚说,切忌在阳光下打赤膊或不穿运动鞋,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人体温度不但不会降下来,反而会使身体受到损伤。“在室外进行锻炼时,还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戴上太阳帽、太阳镜,擦防晒霜。”
女生在锻炼中应避免佩戴首饰,保证在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性。
强度和密度要合理
体育锻炼需要坚持和积累。夏季的体育运动,由于气温较高,人体往往要付出比其他季节更多的精力和体力。因此,学生要根据能力水平,合理安排、调整运动强度与密度。
对此,吴贻刚建议,一般,运动时心率以130-150次/分为宜,一次锻炼时间以一个半小时为宜,每周的锻炼次数以3到5次为适宜,双休日休息以恢复体力。
此外,夏季进行体育运动,身体的消耗也比平时大得多,因此需要更多的营养补充。吴贻刚提醒,青少年既不要空腹运动,更不要在餐后1小时内就开始运动。“运动中,要适当补充水分或运动饮料。运动后,可以补充一些蛋白食物,比如鸡肉、鸡蛋、牛肉等。但是,无论是运动中还是运动后,切忌即刻摄入大量凉水或冰水。”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