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国曾于2010年和2013年进行过两次陆基中段反导试验。
2010年1月11日,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次日,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进行的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不产生滞留空间轨道的碎片,不会对在轨航天器的安全构成威胁。自此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陆基中段反弹道导弹技术的国家。
2013年1月27日,中国在境内再次进行了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官方强调,中国的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针对外界对于中国进行反导试验的误读,2013年3月3日,国防部外事办原主任钱利华指出,中国主动公布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消息,体现了中国军队自信、开放的姿态。
军事分析人士认为,在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中,战略防御武器和战略进攻武器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一旦需要,战略防御武器可以立即转入战略进攻状态,并成为重要的战略威胁力量。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打造中段反导能力的战略意义绝不亚于“两弹一星”工程。中国已经三次成功进行反导试验,标志着包括信息处理、侦查预警、拦截武器、武器传输、制导精度和反应速度在内的反导技术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关链接】
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
反导弹拦截技术按发射地分为陆基、海基和天基,分别指在陆地、海上和天空发射。此外,按照拦截时机不同反导拦截技术可分为三大类。
■ “助推段”防御系统 它是指在助推阶段对来袭导弹进行拦截,一般是导弹发射后、尚未投放弹头的数分钟内进行拦截。
■ “末段”防御系统 它是指在弹道飞行最后阶段,即在来袭导弹进入大气层并即将击中目标时,对来袭导弹进行拦截。
■ “中段”防御系统 拦截范围是以上两者之间的广大区域,旨在对脱离导弹弹体后尚未再入大气层、处于太空真空飞行状态的来袭弹头进行拦截。中国的陆基反导弹拦截技术属于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