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4年07月2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想得太多
吴强
  吴强

  我猜杨绛先生是不会喜欢每年生日的热闹的:你们都说羡慕我,可你们根本不懂我;你们都说羡慕我,可你们都是说说而已的;你们都说羡慕我,你们就是转一转、贴一贴而已。

  如果我再替先生多唠叨一句的话——我知道以先生百余岁高龄的造诣,是不会这样说的——你们知道,我达到你们羡慕的这种境界,付出了什么么?王安石有诗句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先生如今的人生境界“身在最高层”,但比羡慕更重要的,难道不是先生是怎样到达“最高层”的?

  我不用在这里细述先生以及1998年还有钱锺书先生的生活。贯穿其生活的关键词大概就是读书,读书之外,写书则是其读书的副产品。读书、写书是件苦活、笨活、累活,要占据生活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对钱锺书、杨绛这样的学人来说,没有也不会去搜索粘贴、不会也不屑去制造文字垃圾。读书,就要舍得下灯红酒绿、离得开迎来送往、断得了百无聊赖。

  中国人一向说读书明理。“读书人”的雅称,往往意味着这是个懂理的人。但这个“理”大多数不是指“物理”,而是指“情理”或者“事理”。这样看待“理”,一方面可能导致了中国传统中轻视自然科学的缺欠,但另一方面在培养健康的人生观方面确有很大帮助。朱熹强调,读过《论语》之后就应该“变化气质”,否则就不曾读过。之所以气质变化,就是因为“明理”的缘故。我不敢说钱、杨二先生的通达剔透一定是因为读书的缘故,但不读书一定成就不了他们则是可以肯定的。

  真正读书明理的人,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其本人。这种感觉,只有自己知道,说给别人听,别人也不信;就算信了,也不会懂。除非他自己真正也去读了,书,和美食一样,没法请别人代劳。

  有句据说是杨绛回答一名青年的人生困惑的话,我没查到出处,姑且算在杨先生名下,因为这道理杨先生大概是赞成的: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这样的“青年”不乏其人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目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社会
   第B04版:人物/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新民好吃
   第B14版:优游食林/好吃周刊
   第B15版:专版
   第B16版:专版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辞官因何会被视为“晴天霹雳”?
想得太多
忧郁的羊驼
内紧外松
广告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想得太多 2014-07-24 2 2014年07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