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0: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7月2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朱家湾往事
许成章
  许成章

  朱家湾小街原是一个小村落,位于中山北路,贴近沪杭铁路线,离苏州河光复西路段不远。上世纪30年代,有外乡人在此盖房搭屋,日复一日,越建越多,直至上海解放前夕,已具相当规模,成为著名“三湾一弄(朱家湾、潘家湾、潭子湾、药水弄)棚户区”之一。小说《朱家湾往事》就是讲述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1.荒地冒出棚户区

  朱家湾是一条小街,很窄很窄,街两旁住有30多户人家。苏州河潮起潮落,自黄浦江汇合口向西流淌,流过闹猛的市区,到了下只角发了岔,一脉支流经过朱家湾,穿过小街街心,直通真如镇,得名“真如港”。港南岸称前浜,港北岸叫后浜,一架木桥如纽带,系着前浜和后浜。前浜和后浜都有大片荒地,后浜荒地的面积较大,了无人烟,散落多座无主的老坟茔,像是地皮上凸起的“热疖头”。

  不知哪位胆大妄为的勇士,敢与坟茔为邻,首先在此盖房搭屋,那时这块不毛之地无人过问,更没有“违章搭建”一说。既有人先吃螃蟹,众人便相继尝鲜,于是,人烟与日俱增,“新居”似雨后春笋,一户一户地冒了出来。所谓“新居”,无砖无瓦,无庭无院,搭建速度快得惊人,户主和帮忙者一齐动手,挖出几个坑,埋下粗毛竹作支柱,四周用毛竹片围成篱笆墙,留门留窗,细竹竿上覆盖芦席作顶,苫上稻草,墙面糊上泥巴,成了。有的更为简便,长毛竹片两头埋入土中,圈成数道拱门似的半圆形,两张芦席夹着一层油毛毡,将一张张夹着油毛毡的芦席,用细铅丝连在半圆形的竹片上,这就是棚户区最具有特色、最快捷搭建的住宅——“滚地龙”。屋主无心亦无力考虑什么美观雅致,只求有个挡风遮雨的住所,也不过年把光景,这儿已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棚户区。

  棚户区居民,清一色是外地人,有的因战乱而流离失所,有的因灾荒而背井离乡,更多的是因贫困而来上海谋生,男的多半靠手艺挣钱糊口,修洋伞,补套鞋,卖蛇药,摆菜摊;或干苦力活,扛大包,拉黄包车和流亡车;女的少数在家边劳作边带孩子,多数与丈夫同进同出。男女都很勤劳,可是,生活水平很低,一日三餐以杂粮为主食,玉米面贴饼、打糊子,嚼得香,喝得响,孬孬好好填饱肚皮。一入夜,乌灯瞎火,屋里点起油灯,灯花如豆,像是坟茔里冒出来的磷火。朱家湾街头贴近中山北路,那儿通电,灯火明亮,两处一对比,活脱阴阳界。

  东方泛起鱼肚白,宁静的棚户区被一声“拎出来”吼叫声惊醒,门户洞开,每家拎出一只只马桶放至门前,随后劈引火材板,生煤球炉,霎时弄堂里烟雾弥漫,倒马桶车过后,烟雾中,“哗啦啦啦”刷马桶声响此起彼落。那年代有首流行歌曲,开头两句:“粪车是我们的报晓鸡,多少人儿跟着它起。”倒是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有人说,棚户区住的全是江北人。此言不准确,其实,各地方人都有,仅比率差异而已,朱家湾棚户区,江北人约近百分之八十,日常邻里相处交流,少数服从多数,那百分之二十的非江北人被同化了,也跟着说江北话,久而久之,到了第二代,说出口的江北话,比江北人说的江北话还“江北话”。江北话成为“棚户区语”,但,说江北话不一定是江北人。

  毋庸讳言,棚户区拥挤无序,欠整洁,少文明,居民整体文化素质较差,然而,邻里间却不缺和谐,当然,口角龃龉那是难免的,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可贵的是彼此都不往心里去,今朝红过脸,明日见面依旧打招呼,双方脸上写着“近邻胜远亲”。胸无城府是棚户区人一大特点。哪家办喜事,弄堂里一户不少前来“出人情”,喝罢喜酒闹洞房,不分辈分老少,一齐起哄,逼着老公公肩扛“掏灰耙”,脸上抹着锅底灰,与新娘做出亲昵的动作,洋相百出,逗得众人大叫狂笑,热闹非常。闹洞房不闹新郎而闹长辈,这是江北人的乡俗,公公与儿媳有染,俗称“耙灰”,暗中事,公开演,打趣之余,似有告诫的内涵。

  到了夏秋季节,晚饭时刻,小方桌摆在家门口,左右邻人端着饭碗串门子,互相品尝菜蔬,评价主妇厨艺;饭后,铺开席子,盘腿而坐,侃大山,吹大牛,荤的、素的毫无忌讳地往外端,谈兴过罢,仰身睡下,面对天空星月,打着“呼噜”迎晨曦……总之,棚户区的市井世象,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俗中有乐趣,俗中见真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目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社会
   第B04版:人物/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新民好吃
   第B14版:优游食林/好吃周刊
   第B15版:专版
   第B16版:专版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罗斯福和他的特使们
朱家湾往事
广告
新民晚报连载A30朱家湾往事 2014-07-24 2 2014年07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