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兵器/军界瞭望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7月2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毛榉”:马航坠机悲剧的“反角”
张亦驰
  7月17日,马航MH17航班在乌克兰东部战区被击落。尽管各方对谁击落了MH17航班颇有争议,但美俄都认为马航客机是被9K37“山毛榉-M1”防空导弹系统所击落的。这也使得“山毛榉”防空导弹系统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山毛榉”防空系统于上世纪70年代末研制成功,北约编号SA-11,此后不断进行改进。虽然没有“高大上”的S-300和S-400技术先进,但却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在实战中取得过战果的俄式防空系统。

  “立方”系统的继承者

  前苏联研制的防空系统型号众多,“山毛榉”就是野战防空领域的主力装备。在它诞生前,苏军主要依靠2K12“立方”防空系统(北约编号SA-6)进行野战防空,它曾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大显神威,18天击落41架以色列战机。

  不过“立方”系统虽然战果辉煌,但也在实战中暴露出许多弱点。1974年5月,苏共中央与部长会议下发决议,为之前确定的代号为“9K37-1”的研发项目(其成果就是“山毛榉”防空系统)划定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求迅速开发出新型地空导弹和过渡期发射车,发射车主要沿用“立方-M3”系统的设备,特别是9A38发射车;第二阶段为加快研制其他配套系统。

  在1982年的贝卡谷地之战中,叙利亚装备的“立方”防空系统在短短十几分钟内几乎全军覆没,引起西方国家一片欢呼——似乎苏联最先进的防空系统不堪一击。然而西方国家不知道的是,新型的“山毛榉”系统在两年前便开始悄悄装备苏军了。实际上,早在1976年底,“山毛榉”的设计工作已基本结束,并于1977年11月至1979年3月间通过了联合靶场测试,验证了性能和可靠性。1979年,苏联国防部正式发出订单。1980年,苏联陆军逐渐开始用9K37型“山毛榉-1”系统取代S-125和2K12“立方”防空系统。

  三大核心车辆

  苏军列装的“山毛榉-1”防空系统包括战斗系统与保障系统。其中,战斗系统包括指挥车、搜索雷达车、地空导弹、发射车、发射装弹车;保障系统包括技术保障设备与教学训练设备。一整套“山毛榉-1”的各种战斗及保障车辆达数十辆之多,不过最核心的就是“三大件”:

  首先是9S470指挥车,它是整个系统的“大脑”,能处理来自上级指挥所、9S18目标搜索雷达车和6辆9A310导弹发射车的数据,能同时跟踪46个目标,并可同时向发射车传递6个目标的精确数据。

  其次是9S18“穹顶”目标搜索雷达车,它是整个系统的“眼睛”。“穹顶”三坐标脉冲厘米波雷达能在垂直平面上进行电子扫描,而在方位上进行机械扫描,最远探测距离120千米,发现目标后通过加密信道将数据传递给指挥车。

  9A310发射车则主要用火控雷达搜索、识别、跟踪、照射防区内目标,引导导弹打击目标,通过加密信道与指挥车、装弹车保持联系,在导弹打完后下达装弹指令。

  该车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跟踪照射雷达(厘米波)。该雷达接到来自搜索雷达的目标指示后,对特定目标进行探测跟踪,然后转入照射模式,为导弹指引目标;第二大部分为车底盘,内部安装有弹道计算机、发射模块、敌我目标识别系统、电视-光学瞄准器、通信设备、导航仪、大地测量仪和供电系统等;第三大部分就是它所携带的9M38导弹,它是“山毛榉”的铁拳,由半主动导引头和杀伤爆破弹头组成,导弹重约685千克(弹头70千克),飞行速度3倍音速,最远打击距离30千米,打击高度1.8万米。

  除了上述主战装备以外,还包括9A39发射装填车以及多种技术保障车、维修服务车、机动式自动检查试验台和9T229运输车、9T31M自动吊车等。

  为使“山毛榉”更好地发挥战斗效能,一般将4个地空导弹营编成1个导弹旅,配备1辆“林中旷地-D4”自动化指挥车。每个营则装备1辆指挥车、1辆搜索雷达车和若干辆导弹发射车。

  “山毛榉-M1”经历战火

  自服役伊始,针对“山毛榉”防空系统的改进工作就没有停止过。继1980年开始列装苏军后,苏联又于1983年研制出9K37M1“山毛榉-M1”防空系统。

  与早期的“山毛榉-1”型防空系统相比,“山毛榉-M1”的指挥和作战平台都有重大改进,所有作战车辆全部采用GM-569履带式底盘,具有较强的行驶和越障能力,从而使“山毛榉-M1”能在野外作战时跟随部队快速机动。

  “山毛榉-M1”配套的9S470M1指挥车,能同时跟踪15个空中目标,并将其中最危险的6个目标自动分配给所属发射车,可靠性较高,可以进行体系作战。“山毛榉-M1”使用改进的9A310M1导弹发射车,其车载雷达的探测距离提高到85千米,抗干扰能力也得到提高,并能凭借较好的机动性躲避反辐射导弹的打击。“山毛榉-M1”配套的9M38M1地空导弹的射程有所提高,约32-35千米,最大打击高度达到2.2万米。

  在此之后,俄罗斯还研制了更为先进的“山毛榉-M2E”防空系统(北约代号SA-17),采用了更先进的相控阵雷达和9M317E导弹。而直接在“山毛榉-M1”的基础上进行升级(达到M2E水平)的防空系统则被称为“山毛榉-M1-2”。

  再回过头来看看这次被指认为击落马航客机的“山毛榉-M1”。事实上,“山毛榉-M1”的性能不只一次地在演习和实战中得到证明,在俄军举行的“防御-92”和“秋季-93”演习中,“山毛榉-M1”轻松击落80多个不同类型的空中靶标。而在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中,俄第58集团军动用“山毛榉-M1”系统击落多架格鲁吉亚战机。更令人震惊的是,尽管俄军掌握“山毛榉-M1”的所有参数性能,且拥有数量不少的电子干扰机,仍被格鲁吉亚防空部队用“山毛榉-M1”击落至少1架图-22M3超音速轰炸机。张亦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目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社会
   第B04版:人物/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新民好吃
   第B14版:优游食林/好吃周刊
   第B15版:专版
   第B16版:专版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山毛榉”:马航坠机悲剧的“反角”
印度重启步兵战车项目
日本国产隐形战机亮相
以色列陆军列装新型“内格夫”轻机枪
新民晚报兵器/军界瞭望B08“山毛榉”:马航坠机悲剧的“反角” 2014-07-24 2 2014年07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