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8: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17英里”,有蓝海,有沙滩,车距适当,价格几近平民价,谁能拥有?拼的不是荷包,而是你的眼界,远见,和追求自然、亲近大海的心意
~~~“上海17英里”,有蓝海,有沙滩,车距适当,价格几近平民价,谁能拥有?拼的不是荷包,而是你的眼界,远见,和追求自然、亲近大海的心意
     
2014年07月2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上海寻找“看得见海景的房间”
“上海17英里”,有蓝海,有沙滩,车距适当,价格几近平民价,谁能拥有?拼的不是荷包,而是你的眼界,远见,和追求自然、亲近大海的心意
阙 政
电视主持人 叶蓉
旅游达人 高杰
知名画家 上海师大教授 邵琦
企业家 周益群
知名律师 洪流
知名小说家 夏商
话剧制作人 童歆
上海社科院著名学者 城市研究专家 包亚明
  □撰稿  阙 政

  假如时间钟可以随意设定:让我们往后倒退20年,1994年的上海,人们每天早晨被困在每平方米挤8个人的公交车上!那时很难想象,有一天通勤生活将不再仰赖“等不到、上不去、走不动、下不来”的公交车,而可以驾着私家车,开启一个为梦想奋斗的清晨,或是一个举家出游的周末。再按下快进键,来到新世纪初的厦门鼓浪屿,你会发现,那时的海岛,但闻钢琴声声,鸟雀啼鸣,鲜见人声鼎沸。而如今,她已从名作家舒婷《真水无香》里描述的月白风清的故乡,变成了人山人海的“度假集市”。

  当汽车缩短了空间距离,当海景度假游览深入人心,这个时代的人,无论从地域还是心理上都更接近大海。海子诗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无数人每年远走他乡,就为了追逐内心之中,对一个看得见海景的房间的向往。但对于多数人而言,拥有看得见海景的宽大阳台,或有一片想去就能去的美丽沙滩,是很奢侈的。就像当年,私家车对于普通人也很遥远。然而,这是一个创造奇迹的时代。实现梦想,最难的是出发的第一步。

  近日,一场主题为“看得见海景的生活”座谈在上海举行,知名学者包亚明、著名主持人叶蓉、作家夏商、画家邵琦、话剧制作人童歆、律师洪流、企业家周益群、旅游达人高杰等嘉宾畅谈了心目中的海景生活。与会者的共识是——上海,迎来了“海景房时代”。

  从上海走近一片蓝海

  在上海“看海”,或许真是个伪命题。主持人叶蓉来自成都,“在来上海之前,我没有见过真正的大海。”叶蓉说,“来上海以后,发现海也不是蓝色的,是黄的。”

  每年,叶蓉都要在繁忙的主持工作之外,腾出十几天去旅行。她喜欢去有湖海的地方,三亚、东京湾、死海、爱琴海等等。“湖海有一种能让人变得安静的力量。人到了大海边,可以什么都不想,也可以想很多事情。这里既可以是浪漫故事的发源地,也可以直面人生的严肃命题。”时代流行一句话“人的一生中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冲动背后,时间成本不是每个人都能承担。叶蓉也有同样的顾虑:“有些地方,你离开的时候就想要再去,可是真正什么时候能够再去?自己也不知道,也许一等就是许多年,直到半退休状态了,才能够实现。”

  如果“海景生活梦”也像《盗梦空间》一样分层次的话,更深一层的梦想必然是:如果拉开阳台的窗帘就能看到海景多好?如果迈出家门就能在沙滩与孩子嬉戏该多好?

  而上海,究竟有没有寻找到蓝海的可能?能不能寻找到沙滩上的舒适和欢快?

  这个问题,5个毕业于复旦大学的EMBA已经思考了多年。事实上,不仅是思考,他们还花了足足5年时间,“在长江口以外寻找蓝海”。他们的考察足迹遍布大洋山、小洋山、舟山群岛……直到在有着“东方夏威夷”美誉的浙江嵊泗,寻找到一片四季常青的真正蓝海。更让人喜出望外的是,相比其他海岛,他们寻找到的“嵊泗第一滩”基湖,水美,沙滩更美,距离上海只有短短的17英里,托东海大桥的福,开车2个多小时就能从上海市区到达无敌海景——上海虽无海,但上海人终究还是有福。

  未看山时先看水

  人之所以愿意亲近海,是有原因的。从万物起源来说,海可谓是写进人类基因的东西。  知名画家、上师大教授邵琦对此感触颇深。在他看来,对海的敏感,对海的迷恋,对海的热情,在西洋文化里体现特别明显。反观中国文化,“唐诗里不太见到对海景的描述,国画里同样少见。我们的祖先似乎一直住在山里,而渔民可能代表了最穷困的阶级,渔民每次下海都会有个仪式,正因为每次出海都是一次生命的大冒险”。

  虽然海洋文化东西方各不相同,但若说海洋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是灵感的源泉,却一点不假。海明威著有《老人与海》,高更离开巴黎去往荒蛮的大溪地创作后印象派经典,日本浮世绘中重要的一支“名所绘”……都离不开海的滋养。东西方艺术家还借由海,达成了艺术创作的交流和通感——浮世绘名家葛饰北斋的代表作《神奈川冲浪里》中的海浪图案,据说就影响到了梵高,创作出名作《星夜》中的漩涡。古典音乐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也受到《神奈川冲浪里》的启发,创作了交响诗《海》。画家邵琦对高更离开巴黎都市文明去往荒蛮之地的选择感同身受,因为他本人也曾选择荒凉的沙漠、草原和海洋来放空自己。

  无独有偶,知名小说家夏商也选择了在水畔创作。不仅因为中国文学史历来秉承的亲水文化,还因为这里对他而言代表了一种对于以往“慢生活”的回溯。“小时候我们的记忆基本上都和水有关。”夏商说,“在水里捉螃蜞,摸黄鳝,是我们这一代的娱乐。我现在的写字台上放着一幅字,写的是‘闭门即深山’。江河文化和它所代表的一种慢生活,对我的创作很重要。”现在,台北市内还有一条“亲水文学步道”,吸引着文艺爱好者前去一汲灵感。

  走遍世界去看海

  知名律师洪流也是个旅游爱好者,去过的海景数不胜数,他说:“国内海景游开发过度、价格奇高,时常听到游客挨宰的新闻。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去意大利的小镇,海水碧蓝,可探险,也可休闲。”在他看来,中国人开始热衷国外海景游,正体现了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变化:“从黄土地到海上贸易,从固守一地到走出去。”

  “旅游达人”高杰近几年足迹遍布100多个国家,光是南极北极就去过8次。他去过无数海景胜地,印象最深的是意大利的阿玛尔菲海岸。“去过才知道,原来‘分时度假’的观念如此深入人心。那边的酒店员工半年工作,半年休息。在那里你能感受生活节奏和观念的差异。”对此,卓维贸易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益群也感同身受。在他看来,有些人的消费理念中,科学考量太少,跟风意识太强。“所谓中产阶层,脖子底下都一样,就看你脖子之上的思维模式是否与他人不同。中产者大都以为海景房是奢侈品,仔细研究市场,会发现一些项目未必可望不可即,譬如嵊泗‘上海17英里’,蓝海宜人,沙滩独特,价格几近平民价,谁能拥有?拼的不是荷包,而是你的眼界,远见,和追求自然、亲近大海的心意。”

  上海社科院著名学者、城市研究专家包亚明10年前就在舟山群岛中部买过海景房,当时当地居民不喜欢海边第一排房子。“对海景房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包亚明说,“并不是说最熟悉岛居的人,他的想法就最符合国际规律。国外海景房,第一排和第二排价差很远。10年过去之后的今天,舟山当地居民也开始意识到,土地价格那么高,如果自己造房,绿化率又不可能像海景公寓或别墅的周围环境那么良好。所以现在反而出现很多当地人也想买看得见海景的房,甚至一买两套打通了住。海景房资源有限,晚出手未必能买到。”

  未来我们如何亲近大海

  想象一下,不远的未来,倘若你也拥有一套亲海的海景公寓,每个周末想去就去,可以收获怎样的愉悦? 

  巨大的私家沙滩,是其一。以“上海17英里”基湖沙滩为例,长达2.3公里的金色海岸线,白沙细幼,赤足踏上去亦不会有任何不适,又可以作为直升机的海滩停机坪。想去海边撒个野?到这里算是找对了地方。沙滩排球、沙滩摩托、亲子堆沙……只要你想得到,尽情玩耍。玩累了,再泡个温泉、来个SPA,立刻原地满血复活。对于想要养生的人来说,背靠十里黑松林的嵊泗海岸,PM2.5常年低于30,堪称“天然氧吧”。

  到了晚上,如果想来顿海鲜大餐,这里的渔获不但新鲜,还能保证“一个礼拜不重样”。如果你有冒险精神,还能在此尝试被誉为世界最贵族运动——海钓。说它贵族,不是因为花费,更需要玩的人熟悉水性、熟悉洋流动向,才能保证鱼饵撒下有鱼上钩。对玩家质素的要求,让它显得“贵族”。

  说到玩海,更深层次的“玩”几乎都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西方知名的海滨胜地都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个性,最出名的莫过于法国海滨小镇戛纳和电影节的关系。说到文化创意,蜚声沪上的“捕鼠器工作室”制作人童歆很有发言权。他和妻子、话剧导演林奕,是上海话剧界的代表人物,也是海景度假的忠实粉丝。他们平时鲜有双休日,难得捞到半个月休假,第一选择就是去海边,对世界各地海滩,印象最深的是和他们的王牌产品——阿加莎渊源最深的英国德文郡小镇托基。4年前去过的景象,童歆至今历历在目,“小镇很小,走路一个小时就逛完了。夏天25度的天气,很温暖。那里的生活节奏特别慢,老年人经营着几家家庭旅馆,房租不贵,物价也很便宜。……阿加莎不是喜欢说话的人,她喜欢把思绪静下来,听别人说话,隔了几年把别人说的故事写成小说,赚很多很多的钱……”

  在西方,海滩话剧和真人实景推理游戏都不罕见。说不定将来有一天,我们在“上海17英里”海滩上,也会有精彩的话剧、好玩的实景推理游戏,等待我们去享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目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社会
   第B04版:人物/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新民好吃
   第B14版:优游食林/好吃周刊
   第B15版:专版
   第B16版:专版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在上海寻找“看得见海景的房间”
广告
新民晚报地产资讯/新民楼市B18在上海寻找“看得见海景的房间” 2014-07-24 2 2014年07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