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交叉融合创新教育模式~~~
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交叉融合创新教育模式~~~
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交叉融合创新教育模式~~~
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交叉融合创新教育模式~~~
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交叉融合创新教育模式~~~
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交叉融合创新教育模式~~~
     
2014年08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交叉融合创新教育模式
“上海STEM云中心”今起上线
马亚宁
  本报讯 (记者 马亚宁)神奇的导电墨水可画出任何图形,待笔墨干掉即可导电;穿上发光单车安全衫,夜间骑车不仅自我发光,还能显示骑行时速……这些奇思妙想不是“科幻大片”,而是生活中的科学。上海中小学校师生登录今天上线的“上海STEM云中心”(www.stemcloud.cn),就能自主实践这些新奇有趣的科学实验,并通过形象生动的课程及案例分析,提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素养,以及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从娃娃抓起,具体该如何培养呢?我国创新教育基本是以应试为导向的传统分科式教育,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型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如何打破学科限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源于美国的创新教育STEM,让人眼前一亮。这四个大写字母,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的英文首字母缩写,代表在教育上要将四个学科交叉与融合。目前,美国政府已将培养STEM领域专业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来实施,提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具有STEM素养的人才,这是全球竞争力的关键。

  为了让国内孩子也能尝试交叉科学的创新教育,上海青少年科学社、上海量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市青少年科学教育协会联合打造了“上海STEM云中心”。在这里,有生物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前沿的科技领域可选择。学生们根据兴趣选定“我想要研究什么”,就可以从制定研究计划、了解研究背景、撰写研究方案开始,到开展试验、统计分析、解释数据,最后撰写科技论文,报告科研结果。循着正规、科学的“科研道路”,做一次真正的科技创新。

  荒野求生,如何在泥淖之中获得纯净水源?“野外生存污水过滤”项目让同学们学习利用身边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污水过滤系统,探究不同材料的滤水科学问题;种花种草,最好知晓“植物性格”,“观察植物的新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科学的传感监测手段,获得水分、阳光、温度等植物的实时健康情况……上海青少年科学社依托市科协180个学会以及16个学科组3000多名上海科技领军人才组成的专家团队,自主研发了100多套科学教育课件。学生们通过在线课程、线下“动手做”及室外科学素质拓展,可尽情体验不一样的科技创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6版:2014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南京青奥会特别报道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上海新城区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阅读/连载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医界
   第A28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0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十佳班主任/新民教育
   第B03版:十佳班主任/新民教育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科学咖啡馆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教育万象
   第B08版:留学移民/新民教育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2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上海STEM云中心”今起上线
老店新开
沪上高校迎来今年首批新生
交大学长深山沟里访新生
中医大与上大联手培养专业医务社工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8“上海STEM云中心”今起上线 2014-08-20 2 2014年08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