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兵客机神奇偏航
1968年,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为方便支援南越前线,美军在北太平洋开辟一条航线,用租用的民航客机和军用运输机向越南战场运输兵力和武器装备。这条航线中的一段非常接近苏联控制下的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其为“北方四岛”)。
7月1日晨,一架属于美国Seabord航空公司的DC-8客机出现在这条航线上,该机是被五角大楼包租的,用来从美国本土向南越西贡(今越南胡志明市)运兵。DC-8是美国麦道公司(后并入波音)生产的大型喷气客机,其外观和性能与波音-707极为相似,但价格只有波音飞机的一半,因此颇受美军欢迎——美军用DC-8改装了不少电子侦察机,派往苏联边境附近的空域执行侦察任务。这也导致苏军发现DC-8型飞机逼近领空就想当然地认为“美军侦察机”又来了。
话题再回到此次飞行,由于是首次为美军服务,Seabord公司副总裁特意随机出行,确保服务到位。这架DC-8飞机从美国本土出发后,经阿留申群岛往南飞,却在途经南千岛群岛时偏离航线,深入苏联领空150千米。
它为什么会偏离既定航线这么远,至今仍是一个谜,要知道当时天气特别好,它又是一架民航客机,美国地面航空管制员理应发现。后来,美国机组声称机载导航设备失灵,但离南千岛群岛非常近的日本北海道航空管理部门为什么也没有提醒呢?谁也没有给出答案。
用炮弹警告美国人
当这架美国DC-8飞机侵入领空后,离它最近的苏联空军部队是驻择捉岛(南千岛群岛之一)的第387歼击航空兵团。团长雅罗斯拉夫·希罗夫中校立即与位于萨哈林的航空师司令部取得联系,后来又通报位于哈巴罗夫斯克的航空集团军司令部。很快,集团军司令员下达命令:“不要击落或击伤越境飞机,想办法将其迫降在我国境内。”
9时01分,负责战斗值班的5架米格-17歼击机升空,飞行员分别为萨利尼科夫大尉、莫罗兹中尉、维杜什科中尉、亚历山德罗夫中尉和伊格宁大尉,其中萨利尼科夫是大队长,其座机是带队长机。
米格-17编队开始追赶越境的DC-8飞机,同时通过国际通行的机动动作,告诉“美国侦察机”(因为距离远,苏联飞行员仍认定DC-8是“侦察机”)已经越境,必须服从他们的指挥,迅速下降高度,准备降落。但对面的DC-8飞机没有任何反应。2分钟后,苏联飞行员再次驾机做出一个机动动作,意思是“跟我走”,不过,DC-8飞机仍未减速,而且还试图爬升至米格-17歼击机达不到的高度,以便逃走。
情况紧急,被激怒的苏联飞行员决定给它一点儿颜色看看,于是开始警告性射击,3架歼击机的航炮发出一轮齐射,一串火红的曳光炮弹从DC-8飞机驾驶舱的风档玻璃前飞过。驾机的美国飞行员大惊失色,DC-8飞机的机长透过舷窗朝苏联飞行员做出大拇指向下的手势,表示同意降落,然后乖乖地跟在1架米格-17的后面,在其余几架米格-17的伴飞下,飞往择捉岛。
客机惊险迫降
择捉岛上有一座名为“海燕”的机场,是第387歼航团的“家”,该团装备有米格-15、米格-17和米格-21比斯歼击机。“海燕机场”也可降落民用客机,但它一直属于苏联国防部,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军用机场。
正当DC-8飞机即将在“海燕机场”降落时,远在哈巴罗夫斯克的苏联航空集团军司令员突然想到一个严重问题:“海燕机场”的水泥跑道只有1200米长,跑道尽头是用波纹钢板搭建的延长跑道,钢板之间还有缝隙,这一段金属跑道只适合轻型歼击机使用。于是,司令员立即命令向空中发射信号弹,别让DC-8飞机降落。可惜为时已晚,10时40分,DC-8飞机的起落架已然触碰跑道,经过一段制动滑行后,该机终于在金属跑道的尽头停下,机上乘员安然无恙。
由于DC-8飞机的机长约瑟夫·塔里扎宁完全不懂俄语,苏军从当地学校找来一名英语教师,没想到的是,这位美国机长竟然是在意大利长大的,英语说得不好,也根本听不懂英语教师讲的英语。最终,航空团长希罗夫中校试着用德语与美国机长交谈,意外发现能够沟通。
经调查,这架DC-8飞机上有240名美军陆战队员和他们的武器。他们刚刚休完假期,即将返回越南战场。飞机迫降后,这些美国大兵“散落”在机场各处,负责守卫机场的苏军顿时手忙脚乱起来。
害怕俘虏暴动
据苏方亲历者介绍,别看美国飞机已被看管起来,但择捉岛的苏联驻军却非常紧张,因为岛上只有几百名官兵,大多是空军地勤人员,真正会打枪的只有边防哨所里的30名边防军。更糟糕的是,机场警卫部队的AK-47步枪里面没有子弹(因为平时怕不小心走火),苏军飞行员手上只有手枪且子弹很少。要靠这些兵力看管几百名身手敏捷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实在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如果美国大兵真的发起暴动,苏联驻军根本无力控制。
此时,苏联远东军区正同莫斯科进行紧张的热线联系。一开始,莫斯科通知“视情况而定”,这等于没有指示。一小时后,莫斯科又通知扣住美国人,等待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的指示。接下来,苏军就要考虑如何安置这些美国人,经过斟酌,美国大兵被安顿到“海燕机场”旁边的一家军官俱乐部,但由于“客人”太多,不少美国大兵只能睡地板。
至于美国大兵的表现,苏方亲历者回忆,他们倒也知道自己已经成了俘虏,所以一般比较老实,去食堂打饭时都排好队,个别不听话的家伙只要被苏军骂上几句(反正听不懂),也会乖乖地回到原位。
“永不沉没的航母”
很快,美国驻苏联大使就收到了来自克里姆林宫的抗议。美国人一方面低头道歉,声称越境事件只是导航失误,另一方面拒绝承认DC-8飞机在进行侦察活动。与此同时,大批苏联情报人员登上择捉岛,对DC-8机组和美军指挥官进行突击审讯,试图查明这架飞机的导航设备是否真的发生故障。
7月4日(即美国独立日),苏联决定给美国一个面子,允许这架飞机飞往日本东京。飞机加满燃油后,又装载了大量饮水和食物,这时候Seabord公司副总裁却想展示一下绅士风度,坚持要支付油钱,但他不知道如何填写支票,最终被苏联人拒绝了。之后,这架飞机在起飞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一些小波折:由于“海燕机场”跑道较短,美国机长一直提心吊胆,生怕飞机还没离地就一头栽到海里去。不过,凭借强大的发动机,DC-8飞机仅滑行到水泥跑道中间时就冲上了天空。有趣的是,在DC-8飞机出发前,为了让飞机转弯掉头,美国机长坚持要求苏方提供专业的牵引车,可是岛上只有拖拉机,结果为避免飞机被拖坏,只好由美国大兵们徒手推飞机。
DC-8飞机抵达日本北部的三泽空军基地(由美军管理)后,美国机长塔里扎宁马上发表声明,称自己没有故意驾机越境。另一方面,参与拦截行动的苏联歼击机飞行员都受到了嘉奖,团长希罗夫也得到表扬,在索契休假的师长还专门给他发来贺电,夸他干得好,是真汉子。
顺便提一下,这起事件促使苏联国防部开始重视择捉岛的战略价值。1979年,择捉岛遭遇代号“典范”的强台风袭击,原有的金属延长跑道被摧毁,苏军索性不再修复,而是在其基础上重新修建了一条现代化跑道。如今,拥有加宽加长跑道的“海燕机场”已成为俄罗斯在远东方向上的“永不沉没的航母”。毕晓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