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即将迎来挂牌一周年之际,李克强总理昨天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等陪同下,考察调研上海自贸试验区,详细了解上海自贸区运行一年来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进展,直接听取中外企业的建议,并与正在自贸区办事大厅的群众亲切交谈。
今天上午,李克强总理继续他的自贸区考察之旅,前往外高桥港区调研。
随机问答“挺实在”
昨天上午,李克强总理一走进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就引来大批群众簇拥而来,连连呼唤“总理好”。原定的先听汇报,再看大厅内工作情况的考察流程也因此改变。总理一边说着“我这就来看看大家”,一边直接走进人群,现场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
“哪个是做企业的?来说说自贸区让你感觉到好处没?”总理大声提问,他对大家说:“要让在上海自贸区注册的企业,不但站得住,而且活得好,更要赢得大未来!上海自贸区有大未来,上海有大未来!”“祝愿上海自贸区繁荣发达!”话音刚落,人群中立刻爆发出一阵阵掌声和欢呼,经久不息。
“总理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欢腾鼓舞。”工商自贸区分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李克强总理态度十分亲切,走到工商办事窗口还询问了企业办理证照的情况。“我们也准备了一些材料,但大部分内容都是他随机问,我们随机答,都挺实在的。”
里三层,外三层,人群越围越紧,几十双手臂高高举起,要用手机、相机记录下总理在办事大厅内的每一刻。记者在现场看到,被人群包围的李克强始终态度轻松随意。听取完汇报后,他还又一次走入大厅,和大家交流。
三张桌面列“清单”
绿色桌面堆满制定负面清单前的186份限制措施文件,蓝色桌面摆着被调整的151份文件,橙色桌面上是目前留存的35份文件。上海自贸区用3张桌面向总理展示负面清单管理的探索。但总理指着空出大半的橙色桌面说,要继续压缩负面清单,给市场让出更大空间!
他说,负面清单实际上支撑着政府的责任清单:禁止做什么比允许做什么更难!负面清单更加精细化,不像之前大而化之,这实际上也增加了政府责任,要求政府要对负面清单更加熟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效率,“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在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负面清单较去年大大“瘦身”时,首先“表扬”各部委做了“大量工作,给了很大支持”。李克强摆摆手说:“我今天不问各部委为自贸区支持了什么,我更想知道他们还可以再支持什么?”
当负责人介绍自贸区内的国企民企已经平起平坐时,李克强插话说,公平竞争也包括自贸区内的外资注册企业,你们应该再补上一条,外资内资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请中外企业“打分”
昨天下午,在现场考察中国银行上海自贸区分行和美药典公司之后,李克强总理还在简陋的美药典公司食堂内,与10家中外企业代表开起了座谈会,了解相关改革措施“落地”情况,请企业为自贸区“打分”,为自贸区发展提意见和建议。
他表示,在上海建自贸试验区,目的就是创新。他对在座的企业代表说,企业要在创新中给政府出难题,政府的存在就是要帮企业解决问题。“你们在这里赚钱,我们在这里发展,很多经验可以在中国其他地方推广、复制。希望企业增强创新,我对你们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也有很大期待。”
提到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总理举例说,“投资公司出去竞标,一定要备注下,如果政府不审批,跟你签署的协议都不作数,这就是所谓的一上来就‘输在起跑线上’了。”要处理好这一关系,就是要给企业让出空间,“政府让出市场空间,不是说政府就不管了,政府恰恰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这需要进一步在上海自贸区试验。”
了解到已经有跨国公司决定把亚太资金池移到自贸区,他说,利用自贸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把研发、投资、销售等总部落在这里,这是自贸区应该实现的目标,也是自贸区题中应有之意。
本报记者 张钰芸 陈正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