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你还可以再打个一两年。今年初在澳网豪迈夺冠,我们说:这状态像猛虎下山。都忘了,你是个32岁,一身伤病的“老女人”。
初见你,是2005年盛夏的墨尔本。第一次站在大满贯中央球场,你有过心跳加速,双脚发软的晕眩,你说大场面有些架不住。面对外国媒体的提问,你也有些不知所措,为你当了回翻译,你一个劲地道谢。彼时,你怎么都料不到,十年里可以成就这番事业。国际水准的你,也有了国际范。赛场上,连擒高手,赛场下,妙语连珠。当然,你也时不时地捅个马蜂窝,惹来一身麻烦。但正因为你的实力与真我,世界视你为中国体育的新形象。
我想,很多人该感谢你的。离你而去的卡洛斯是其一。他亲口说:“把李娜从低谷中带出来,并再夺大满贯冠军,进一步提升了我作为教练在世界网坛的地位,我感谢她。”在北京的网球学校,卡洛斯起初只是客座教练,如今成了参股管理层,并举家迁来北京。伴你左右的网球记者们也感谢你。虽然很多人抱怨你“不爱好好说话”,但因为你,他们的工作更有意义。采访大满贯曾经只有一两个中国记者,如今二三十个不在话下。一个能够制造新闻,并且充满新闻价值的明星,可遇不可求。
你总是愿意记住别人的好。与德国医生雷贝克的长久合作,对方的医术是重要考量,同样在你心中很有分量的,是他在困境中的出手相助。当年你只身单飞,财力有限,雷贝克为你免费做了两个手术。你那句“感恩雪中送炭,无需锦上添花”的名言,完全是有感而发。给你温暖的,还有球迷。为了他们,你试着留得久些,再久些。我想,这一次你大概也没有了再拼一次的渴望。找新教练,你又需调整配合,治旧伤患,你还要咬牙苦撑。
娜就这样吧,再爱都要曲终人散。未来,若能如你所愿,一双儿女,一桌家宴,便是幸福的彼岸。如是,便可心安,不负多年来我们众人与你的相伴一场。
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