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也分好坏?不错的。胆固醇主要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后者一旦过量,会导致动脉硬化,被称为“坏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首要危险因素。日前,由中国血管健康工程倡导的“直击动粥疾病,迎接拐点”启动会召开。与会专家表示,近十年来中国胆固醇控制在整体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有所提高,但极高危患者控制仍然不佳。探索和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的ASCVD综合管理模式,有利于遏制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的趋势。
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都属于ASCVD的范畴,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也是ASCVD的高危因素。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在会议中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病因,在中国,目前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动粥疾病的有效干预和管理,急需的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应该治疗而没有治疗的患者治疗;二、应该充分治疗而没有充分治疗的患者充分治疗;三、应该长期治疗而没有长期治疗的患者长期治疗。这三个方面,是我国目前心脑血管防控领域的短板,也是我们首先要考虑改进和提高的。
此外,卒中和糖尿病患者同样面对ASCVD疾病危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指出,糖尿病患者作为冠心病和卒中两大疾病的庞大潜在人群,65%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等大血管并发症。目前在我国ASCVD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而LDL-C是ASCVD的首要危险因素。一般来说,“坏胆固醇”会附着在血管壁上,一旦过量,就会导致动脉硬化,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增多时,会使血液变稠,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块,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斑块破裂或脱落,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中风,危及生命。遗憾的是,在我国糖尿病患者的高胆固醇血症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低。
纪立农教授强调,他汀类药物是预防糖尿病患者ASCVD并发症的基石。糖尿病的管理不能只盯着血糖,还通过加强对包括高胆固醇在内的多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才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并发症。王拥军教授表示,在卒中治疗领域,ASCVD防治形势同样严峻。美国卒中防治的成功经验提示:减轻卒中负担,积极启动他汀类药物控制胆固醇功不可没,但在我国卒中患者中胆固醇控制尚不理想,我们要积极采取行动,规范中国临床医生对卒中患者的管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长期依从性,遏制中国卒中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