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起,“为1万名残疾人补贴提供个性化辅助器具适配服务”连续3年被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内容涵盖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为临床康复患者提供个性化辅助器具适配服务、脊髓损伤者护理用品配发、居家无障碍环境改造等。
在市残联理事长王爱芬看来,残疾人辅助器具不仅能帮助残疾人适应环境、拓展能力,更能极大地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3年来,上海在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方面花了大力气,抓住实施国家科技惠民项目的契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组合适配双评估
国庆节前,罗峰来到新江湾城一户居民家中,为一位中风10多年的七旬老人开展辅具组合适配的评估。老人双下肢稳定性不好,行走不稳,需要人照顾。和以往在一份纸质表格上勾勾写写不同,罗峰拿出了一个平板电脑,里面安装有辅具组合适配的申请终端。
“评估需求”是辅具组合适配中首个、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首先,街道的助残员会上门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现用辅具、居住环境、活动能力、自理能力等,以判断是否需要为其做个性化的辅具适配。之后,就会由罗峰这样的康复医师上门进行医学方面的评估,对对象的肌张力、关节活动度、身体形态、控制力、生命质量情况作出判断,最终出具“适配处方表”,推荐若干个辅具。这一张处方表由市区残联审核,通过后就进入辅具配发流程。由于这位老人已经有轮椅,罗峰根据他的实际情况,为他申请了拾物器、座便器、尿壶等辅具。
辅具申请如“淘宝”
组合适配引入专业康复医师的建议,针对性更强,对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裨益更多。当然,如果残疾人想自己申请一些辅具,流程也非常简单,只要登录“辅具服务网”(www.shfuju.com),进入“辅具网上申请”,填妥个人资料,即可享受一站式配送,就像在购物网站买东西一样方便。“辅具网上申请”不仅针对残疾人,而且也面向全社会,老年人或者社区康复患者也能在网站上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类辅具。
残疾人辅助器具品种已从2001年的3大类8个品种,发展到现在的6大类近600个品种,全市的配发量从当年的7.2万件达到全年近40万件。“辅具配发到残疾人手中时,一般都是拆开包装的,如果没人教他们怎么安装,就有可能出现闲置不用的情况。”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主任宋毓说,2006年建成的辅具管理系统早就不适应现在的情况,“光轮椅就有20多种,别说残疾人,就是街道的助残员,光看产品名称和编号也难以分辨。”
为此,市残联开发了“辅具电子书”供残疾人下载,里面不仅有各类辅具的图片、介绍,还有辅具申请政策的解读,电子书还能在线更新。除此之外,点开“辅具服务网”上的“辅具虚拟展馆”,里面以三维形式展示了各类辅具,以轮椅为例,不仅有三维图像,还有视频演示安装步骤等。
本报记者 徐轶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