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场体验
10月1日,我有幸来到了德国黑森林地区参观,对当地农民居住的乡镇环境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体验,他们用最朴实的装饰——随处可见的花、草、树,每家每户都装点得清新而有个性。我不禁联想到近几年都在热烈讨论的居住环境设计美,这不就是一种最生活化最简单的身边艺术吗?环境艺术要精彩,还得依靠当地特色和每个人的智慧、责任还有勤劳。
● 黑森林地区被当地农牧民打造得既清新又明朗,他们从不刻意为了商业目的而美化乡镇,而只是继承了美化环境这个代代传承的习惯。
德国不仅有着现代化的大都市,那里的自然资源也相当丰富,而在人与自然相处的地方,反而让我们这些常年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看到了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受到了一次次意识的更新。我们在偌大的黑森林地区,亲眼见到了德国农牧民的生活环境,并且有幸和他们零距离接触交流,体验了当地的平和而又充满小情趣的生活,不得不感叹,他们真的是在全心投入生活,享受生活。
在我接触到的、看到的家庭中,每家每户都经过了精心打扮:从窗台、走廊、房间,到屋外的草坪、花园、小路,到处装饰着艳丽怒放的鲜花,到处看得到绿色植物的点缀,到处隐藏着主人家自己动手用树桩子雕刻而成的趣味雕塑。他们的装饰甚至蔓延到家以外的空间,不同人家的装饰连成一片,早已不分彼此。黑森林地区尽管几乎家家都很艺术,但却都不是用昂贵的装饰品,而是就地取材,利用自然环境中最常见的花或草,这样的简约反倒让人眼前一亮。
当我与他们交谈时,问到为什么会愿意投入大量精力去装点房屋甚至是周围的公共环境时,其中一位农夫告诉我们,这是他们从小就养成的习惯,从他们的祖辈就习惯这样用心思将居住环境弄得简洁又美丽,每天浇浇水除除草,养护周围的树木,就像人必须吃饭那样,这些早已经是他们每天的习惯了。他指着自家周围的其他家庭说,“我们这儿都这样,自己生活的周遭变美,不是很令人愉悦吗?自己看得开心,也顺便让更多人来享受,很好。”他的这番话让我意识到,其实是否去追求生活环境的美与人的富足或贫穷并不成正比,这有关于是否对生活质量有追求。也许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们世世代代都在保护着这里的环境,他们只是单纯地沿袭了家庭传统,已经将维护和美化环境的意识深深植根于心里,不自觉地就想让自己居住的乡镇永远美下去吧。
● 最美的艺术源自最真实的生活体验,当地农牧民亲手打造每一件装饰品,不前卫却更有个性,因为从原材料到创作灵感全部是就地取材。
在某一户人家家中,我曾看到过一个主人亲自雕刻的野猪木刻十分生动有趣,棕色的树皮是身体的颜色,大大的耳朵和眼睛让它看起来很卡通,最有意思的是它头顶上那些绿色的“头发”,都是由植物做成的。我将这只充满当地元素的猪看作是这个地方的代表,因为它不仅原材料全部来自本土,所创造出的野猪形象也是对当地农牧民来说最常见的形象,这个地方的形象顿时也变得独特起来。
我不禁想到,我们国内其实不乏非常有当地特色的农村,但特别有个性的却不多,我们往往把环境的艺术化与商业化结合在一起,总有种打造有特色农村的最终目的还是赚钱,所以那种一看就叫人惊艳的中国特色农村太少。反而有些农村原本很有个性,却在商业化过程中不断模仿甚至照搬诸如“鼓浪屿式”的小清新,或者将原本很有历史价值的房屋用度假小木屋取代,反倒显得本末倒置了。
其实环境艺术并不像架上艺术那样,需要很前卫或时尚,要勾勒出中国农村特有的小清新,不需要照搬其他成功案例的样子,不必过于花哨,而是需要简洁的艺术表现。在象山港的南沙村,就曾因为村里绿化用地少而运来100多盆小盆栽,放在每户村民门口,并由村民自行照顾,效果反而比绿化带更好。尽管不是自发的,但村民的积极响应也让我们看到中国农民对环境艺术也是有所需求,并且愿意付出努力来维持的。到目前为止大多中国农民还没有意识要用艺术创新环境,甚至很多人认为艺术装饰都是有钱人玩意,自己没必要做。必须要承认的是,我们的农民与黑森林地区的生活背景大相径庭,但对待自己生活的环境意识也应该多些追求,更艺术点;即便是穷苦的家庭,不也通过努力飞出了许多“凤凰男”、“凤凰女”吗?在为了让生活富足而努力学习文化同时,不妨分些心思思考一下农民环境意识。
● 对于乡镇公共环境的美化,当地居民可谓是不遗余力,他们每天勤劳地去给装饰用的盆栽浇水、修建,从不抱怨,对他们而言,将环境“照顾”好了,得益的是自己。
走在黑森林的乡间小路上,我发现这里的农民个个都带着开朗的神色,既不过分热情也不淡然冷漠,就像他们生活的村子那样,平和又随性。这样的氛围既来自居民,更来自这里的建筑所共同营造的温馨。
在这里,每家每户之间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他们自己制作的装满鲜花的小装置就随意摆放在室外的窗台上、大门边,有一些大件的甚至就大大方方地摆在公共区域中,供每个经过的人欣赏。在熟悉了当地人的生活后,我还发现这里的居民不但大方地装饰着小村子的公共区域和大街小巷,甚至在公共环境打造中投入的心血要大大胜过了自家的,相应的,这里的居民也都很爱惜这些艺术点缀,花花草草都被照顾得很周到,相当漂亮整洁。
我想,或许是因为这里的农民靠天吃饭,他们与大自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就更加懂得利用自然之美来装点环境,同时也利用这些充满创意的装饰让自然环境变得更加出彩。除了他们居住的村庄,就连田地也被他们当成了艺术的画布:农民用割草机把杂草耕除,露出了土块并翻成统一的土黄色;中间夹杂着被收割整齐的毛茸茸的草坪地,两种色块交叉换位,形成了充满立体感的艺术作品。在黑森林地区农民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空间享受是我们在国内很少见的,这里的农民懂得把公共环境保护当成自己的责任,如何将环境创造得更艺术、更有人情味,是他们的个性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