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名家颜梅华书画艺术回顾展”10月25日起将在上海图书馆举办三天。此次画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文史馆书画院、上海文史馆、北京荣宝斋、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共同举办,共展出颜梅华先生书画精品200余幅,作品广涉人物、山水、花鸟及书法等品类,尽展颜老独家风貌。
耄耋之年 再画水浒
今年88岁高龄的颜梅华出身姑苏书香门第,他早年随颜文樑先生探西画之精妙,后师承吴湖帆,博采众长,自立风格;又对传统的文学、诗词、书法研习经年,诗书自成一家。画展中最引人注目的颜老历时两年多创作的30多米长卷《水浒一百零八将》,展现了精湛的中国画语汇和大气的画幅经营。此幅水浒人物画长卷为颜老耄耋之年精心绘就,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颜老从上世纪40年代中期起,开始创作连环画,由于聪明好学,才情别具,使颜老很快就脱颖而出,尤擅武侠剑客和古典等题材,创作了一系列的武侠连环画作品,很多成为当时的畅销书,广为流传,从而使颜老在那时就被称为连环画“四小名旦”之一。1952年,颜老进上海新美术出版社从事连环画创作,4年后又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至70年代末,颜老又相继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根据著名作家孙犁同名小说改编的连环画《风云初记》,以写实的风格生动地反映了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生活,成为颜老的代表作品之一。
虽然在中年起将主要精力转向中国画创作,但颜老的连环画情结一直存在,特别是《水浒传》中的武松故事是他早就想画的题材,颜老说:“早年想绘制一本《武松》连环画的心愿,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随着年龄的增加,又时时萦绕在心间,激发起我的绘画欲望和激情。”四年前,颜梅华先生以84岁的高龄,用国画的笔墨和技法创作了连环画《武松》,绘有三个故事:《武松打虎》、《阳谷除霸》、《十字坡》,共44幅。画得生动精细,侠气豪放。这次展览展出了其中8幅。
颜派山水 意境深邃
历史人物画是传承与功力的凝聚,是毅力与才智的结晶,颜梅华先生追求的正是这些。他的人物画笔墨语汇相当丰富,各种各样人物的形象、神态、气质,以及画面的章法、构思、设色等都非常精湛,均有其独到之处。他人物画的另一个特点是集人物、走兽、飞禽于一幅画中,如《苏东坡密州出猎》,场面壮阔、气势宏大,画中人物疏密有致,奔马、飞鹰、猎犬出没其间,形神兼备,天然生动。颜老曾说:“判断一个画家艺术造诣之深浅,无论是国画家还是油画家,主要体现在大幅创作上。画面的构图、众多人物形象的处理,以及远山近水、飞禽走兽、花卉、书法、题款等,项项俱显功力之高低。这是文学、技法、修养的综合表现。”
同样,颜梅华先生的山水画也有着很高的造诣。上世纪90年代之前,他的山水画深藏不露,不轻易示人。其实几十年来,他在山水画上的“用功”未尝一日懈怠。还在上世纪50年代,海上画坛盟主吴湖帆先生独具慧眼,建议颜梅华先生根据自己的笔性、写实功底及人物画造型能力的优势,将“南吴(湖帆)北张(大千)”融于一体。自那时起,颜梅华先生踏遍天下名山大川,得写生稿数以千计。半个多世纪的苦心研习,踏遍千山,勤奋创作,逐渐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颜派山水画。上世纪90年代起,颜派山水一亮相,立即引起画坛的瞩目。颜梅华先生的山水画特点是以古典诗词为题材的大山大水,画面气脉贯通,格局新奇;风格清隽秀逸、雄奇苍浑。画中题跋尤显精彩,古诗跋文,狂草入画;诗画相映,意境深邃。
速写恩师 深情凝聚
今年7月28日,是吴湖帆诞辰120年纪念日,颜老应邀来到上海笔墨博物馆参加座谈会,深情回忆了恩师。1959年颜文梁带领他走进梅景书屋,拜吴湖帆为师学习国画、书法和诗词。那时,吴先生患小中风,正处在康复阶段。从此以后,颜梅华每隔两周上门学艺,一直到吴湖帆过世。颜老说,吴老师非常注重书法,曾说,“你画要画好,书法一定要过关,中国画中的书法特别重要。笔墨的来源,书法与绘画特别近,书法一定要写好。”还反复讲过这么句话:“画画,三天可以不画,书法,一天都不能不写。”所以,颜老如今仍旧天天挥毫练字。
颜老还讲到了一点遗憾:“我以前到老师家去,照相机都带在身边,想拍老师和别人下棋的神态,看画鉴赏的神态,写字画画的神态,然而我都不敢拿出来拍,怕老人有忌讳。所以,我最最遗憾没能把老师的形象留下,可能他犯忌,也可能不犯忌呢。在老师画图时,我拿了一个速写本自说自话勾一些勾一些,他不知我画什么就不犯忌了,就这样保留了一部分的速写。”这次展览,颜老找出了当年为吴湖帆画的速写,展示给大家看。
一同展出的,还有一些戏曲、舞蹈速写。这其中,有不少是上世纪60年代为新民晚报画的。颜老的儿子颜志贤记得,那时只要有新节目上演,报社就会送来戏票。等节目演完,颜老画好,报社又会派人骑摩托车把画取走。第二天,速写就会登在报纸的文化版上。
讲起来,颜老还真和我们新民晚报有缘。不少新民晚报的老读者还记得,1982年元旦新民晚报复刊后的第一部长篇连载《清风楼》,说的是杨家将的故事,就是由颜老配图,堪称文图并茂。几十年下来,颜老成了新民晚报的忠实读者,家里一直订着新民晚报。颜志贤说:“新民晚报,我爸爸天天要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