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是“90后”,不是出生,是年岁。
马革顺、徐中玉、周小燕、高式熊、秦怡、曹鹏,每一个名字,如雷贯耳,声振四方。他们都是文化大师,是上海文化界的翘楚,是这座城市的精神,是一个时代的楷模。
岁月,使他们步履不那么矫健,思维不那么敏捷,肤色不那么光洁,然而,岁月,又使他们内心更为激荡,理想更为坚定,信仰更为迫切,事业更为勤奋:他们,依然在工作着、追求着、奋斗着。他们依然美丽,依然青春。
“90后的青春——马革顺、徐中玉、周小燕、高式熊、秦怡、曹鹏写真展”今天开幕,观众可从中一睹6位文化大师的风采。
马革顺 生命不息 如火燃烧
中国合唱学术理论奠基人,著名合唱指挥家、音乐教育家。1914年2月出生于南京,陕西人。2013年12月,百岁的他,登上上海大剧院舞台。但见,他双目炯炯,双手有力,一个手势也不错,一个音符也不错,完美地指挥完一部合唱作品。奇迹,是因为他心中有标杆,有理想。这就是神圣的合唱事业和奉献精神。他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像圣火般熊熊燃烧,即便灭了,也无遗憾。今天,他还在思考,修改他的那部新中国第一部合唱艺术专著《合唱学》。马革顺先生以信仰点燃的青春之火,蓬蓬勃勃,生生不息。
徐中玉 无欲清廉 风骨傲然
著名教育家、文艺理论家。1915年2月出生于江苏江阴。1941年,从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毕业后,一直任教于高校中文系岗位。中华美文的甘泽,长久地浸润着他的思想,他的心田,使他举手投足之间,自然而然,流露出一种风骨,从容、儒雅、童真。洋洋5000字的《大学语文》第九版“前言”,是他在93岁高龄时一个字、一个字写下的。98岁时,他还在主编文学界最具学术性和权威性的杂志《文艺理论》。去年,他捐出所有存款,建立贫困学生资助基金。无欲、清廉、单纯,使徐中玉先生青春依然。
周小燕 不骄不躁 快乐永驻
中国声乐教育大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1917年8月出生于上海,湖北人。从法国学成归来后,1949年9月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65年过去,98岁的她,还在教学第一线。90岁时,她说,她的下半场足球才刚开始,还要进几个漂亮的球。10月17日,她任艺术总监的原创中国歌剧《一江春水》,在中国艺术节开幕式上首演。早晨,走出房门,她总是一脸笑容,快乐地迎接每一天。快乐,是因为她成熟了,不世故;成功了,不骄傲;成名了,不虚荣。快乐,使她始终拥有一颗年轻的心。
高式熊 好学好玩 学富五车
著名金石篆刻家、书法家、印学鉴定家。1921年出生于浙江鄞县。幼承家学,他读遍善本古籍,看遍传统字画,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楷、篆、隶、行、草,书法的各体,他都得心应手,法度森严、俊朗秀润,平淡中见峻峭。他的篆刻,清逸洒脱,书法之意浓郁。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印,是他90岁时的杰作。他生性好学、好玩,青春永驻。2年前,他出门还骑摩托车,风驰电掣。去年,他还说通朋友,到驾校的教练场上过了把驾车瘾。他渴望自己的一技所长能为社会所用,传统文化有更多优秀接班人。
秦怡 不辞辛劳 耕耘不辍
中国著名话剧、电影表演艺术家。1922年2月出生于上海。从16岁登上重庆话剧舞台,到今天,秦怡一直不辞辛劳地在演艺这片园地耕作着。她曾经获得话剧“四大名旦”称号,获得“新中国最受观众欢迎的22位电影演员”之荣誉。她说:“我希望自己,在将要离开这个世界时,还是一个好演员。”她在90岁时,为拍一部好电影,自己动手写剧本,自己筹资,并且在其中饰演一位女工程师。今天,这部名为《青海湖畔》的电影,正在紧张拍摄中。秦怡的青春,是在劳作中铸就的,在奉献中绽放,格外艳丽。
曹鹏 普及音乐 播撒大爱
著名指挥大师、卓越的交响乐普及者、上海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25年出生于江苏江阴。20岁时是新四军文工团团员。1960年,正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指挥系求学的他,成功指挥了全苏广播交响乐团和合唱团举办的“中国交响乐作品”专场音乐会。这是中国交响乐作品第一次走上世界舞台。其中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晚年的他,风景是和孩子、和普及在一起的。他创办国内第一家非职业交响乐团,率团走近自闭症儿童。他希望自己100岁时还能站在舞台上。爱与奉献,是他青春的源泉。
“90后的青春”写真展
日期
10月18日-10月23日
地点
上海图书馆
(淮海中路15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