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在采访中了解到,普陀区第一房屋征收事务所在开展金沙街坊旧改地块征收时,严格遵守“一个法规对全体,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政策,确保一个“法”字贯穿征收全过程,以此铸就公平公正征收,杜绝人情“口子”,赢得百姓的信任,签约不仅创下了征收新政实施后,全市千户以上大型基地旧改“一高一低”(签约率99.51%;托底保障33产61人,仅占基地居民总数的2.69%)的纪录,还实现了征收全程无投诉、无差评、无举报、无上访的“四无”目标。
规范手势
与金沙江路上高大亮丽的“环球港”隔路相望的金沙街坊,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形成的棚户区,今年上半年开始启动旧改征收。普陀区第一房屋征收事务所按照相关政策规定,通过采取各种管用的办法和措施,不断推进。但与征收新政的规范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共性问题。在事务所总经理彭月明看来:“征收人员作为政府实施征收的行政主体,其法律意识和用法能力,直接关系到依法引领征收的成效。”
今年初进驻旧改基地前一个月,事务所组织全所人员进行《如何探索与实施依法依规征收》强化集训。在20多场现场模拟中,围绕解读征收新政《上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细则》,以及从以往旧改中梳理出的12个突出的疑难杂症,邀请华东政法大学专家授课、案例剖析、答辩互动、难题会诊等,让大家成为依法征收的“明白人”。
为把过去一些惯性做法纳入依法规范的轨道,事务所专门组织清理了17种包括“老法师秘诀”在内的“怪路子”,依照法律法规,逐条逐项地规范,包括政策口径、公开渠道、操作手势、推进机制、司法调解等,形成了金沙地块版的《依法征收人员守则》。
不开口子
“辛苦点没啥,就是遇到打招呼、走后门的事比较纠结。”第一房屋征收事务所董事长朱伟,经常会面对一些难题。他坚守“前门敞开,后门紧闭”,对打招呼的人“零容忍”。
今年6月,当《普陀区金沙地块征收补偿方案》确定后,李先生一家通过抽签摇号拿到的选房号比较靠后,他四处托上层关系帮助说情。朱伟认为,这个排号数,不仅承载着法律赋予被征收人的权利与义务,还承载着法律的公平与公正,如果做点手脚,一个人得好处,却会损害千百人的利益,并扰乱依法征收的有序规则。他与李先生长谈6小时,说明依法征收的严肃性和作用,表明不对任何人开口子、搞例外,取得了李先生的理解。
棚户区违法建筑较多。按征收新政由“数人头”改为“数砖头”后,金沙中块的徐先生盘算着,想把自己搭建的10平方米的房间一并算入建筑面积。为此,他专门办了假土地证等并托各种关系,三番五次请朱伟通融。“文件里对违法建筑的认定写得明明白白,这个忙不能帮”。朱伟的话传出去后,有人担心这户人家会产生对立,还会影响面上的签约率。但结果是,执行征收政策只要坚持穿“直筒裤”,不穿“喇叭裤”,反而使一些有违法建筑并抱有侥幸心理“旁观”的居民打消了念头。他们在签约期里主动地来到签约室,就连原来托关系要开口子的徐先生,也要求按文件标准认定的面积签了字。
公开承诺
“不来征收盼征收,来了征收怕征收”。存有这种想法的居民,主要担心这辈子好不容易轮到自己头上的旧改,会否操作不规范、过程不透明、补偿不合理、房源不方便等。为使居民们变担心为放心,并在依法知情的维权环境里,增大“信法”签约的定力,征收事务所公开作出了“保证让金沙地块依法征收过程无法律瑕疵”和“把征收基地作为服务群众最前沿阵地”的承诺。
在拟制征收方案时,所里连续7天召开41场居民意见座谈会,引导大家把想法、诉求和疑虑“井喷”出来,而后根据10个方面的102条意见和建议,把吸收到征收方案内的修改情况公布于众,还专门编发了图文并茂的宣传册子,请区房管局、旧改办、法制办、司法局、律师事务所等部门,全方位地为居民进行政策和操作流程解读。同时通过群众评选,成立了居民评议监督小组,全程参与征收方案的拟制和论证。
为了让居民们有比较充分的选房权,在普陀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基地按配房大于1比3的比例,先后提供了3779套位于李子园、江桥、罗店等9处的产权调换房。对由于行动不便等原因不能实地看房、选房的居民,工作人员还把房源实景照片和绘制的房屋方位图与平面图,上门送到居民手中。
今年7月12日,签约刚开始3天半,金沙北块的二次签约率即超生效比例85%,刷新了全市旧改征收签约速度的新高。其中签约的“第二人”彭先生,看中了江桥一套18楼的两室一厅,他掩饰不住喜悦地说“房型好,地铁再一通,就更方便了”。金沙南块88号长期空关房屋的沈女士移居美国已11年,基地征收人员通过长途热线和发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她不厌其烦地宣讲政策,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和相关翔实资料。7月17日,沈女士飞回上海后直奔基地,在鞠了三个躬和连说五遍的感谢声中签了约。
本报记者 江跃中 徐轶汝
实习生 李姗 通讯员 郭茹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