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根宝,真是一个很可爱的老人。
前一周,因着记者节的由头,给根宝发了个短信,里面有“种豆得瓜”之语。想不到,根宝马上回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已很不容易……何况种豆得瓜?”
我想,徐根宝已经活得很通透了。恩恩怨怨经过,是是非非看破,真正达到了比我们高的境界。
和另一个曾在上海滩家喻户晓的徐根宝相比,足球教练徐根宝,并不只有“哥们意气”。他是那种很典型的上海环境里生长、生活的上海男人。有一次我去崇明看他,回程时根宝问我路线。我说回报社,南北高架威海路口下车。想不到根宝马上说:“现在这时候回去,你应该新闸路口下,走地面快……”
根宝很聪明。他很愿意让别人,看到他“抢逼围”、痛骂球员的一面。他不太愿意的,是在众人面前显露出狡黠、精于计算的另一面。球场上的斗智斗勇,可以不谈。还是在崇明,基地运营困难那些日子,为了宾馆的生意,根宝可以“屈尊”,和每个游客合影,签名,向游客们兜售他的回忆录。一年365天,根宝有320天,就呆在基地上。
自我感觉,根宝的崇明基地,呆三天如天堂,人人说好。呆一周回人间,感觉和市区差不多。三个月之后,就如“地狱”一般。普通人,很难忍受这样如影随形的寂寞。也只有像根宝这样的上海男人,既有血性,又有耐性,还能动心忍性,才能在崇明打造出这样的一个奇迹。如今,不管是上海东亚队的成绩,出的人才,都证明根宝的忍耐,是很有收获的!
很长时间以来,上海的体育偶像,是姚明,是刘翔。我一直觉得,在经历挫折、愈挫愈勇方面,两位年轻人,有得好学学了。
我有一种感觉,根宝的故事,不会结束。他会在一种更加圆润的状态下,为上海足球出力。球迷们,不会忘记1995的城市记忆,不会忘记徐根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