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霞
出生于1962年3月
2007年6月任罗山中学校长至今
新优质学校
校长风采录
清晨7时,学校校门刚刚打开,浦东新区罗山中学校长王丽霞就早早来到学校。多年来,“比学生早到校”已经成为王丽霞的习惯,她总觉得当好学校大家庭的“家长”,就要在学生和老师们需要的时刻随时相伴。她相信,教育是给予学生成长的幸福,她在“助人成功”的过程里享受快乐,她对师生们说:“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点灯相依;你若自我放弃,我依然竭尽全力。”
打造
学生学习乐园
教师教研乐园
坐落在新村里的罗山中学是一所名符其实的“家门口的学校”,有32个班级、1100多名学生和99名教职员工。周围居民多是十多年前浦西拆迁移居来的家庭,当时生源素质不错,学校在地段片区内口碑很好。2007年,到罗山中学担任校长的王丽霞感觉到,如何保持优势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命题。随着区域发展,周边商品房陆续开发,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家庭开始迁出罗山新村,民办学校的崛起、周边学校扩校合并也给学校带来了压力。“尤其是最近几年,我们明显感觉到生源的质量和数量都有所下降,老师们普遍觉得,要达到一样的教学效果需要花的时间精力更多了,但老师们还是一如继往地努力。”王丽霞说。
学校究竟应该是怎样的所在?这几年,周围扩校并校后的“大学校”在硬件上都有了不小的提升,而罗山相比之下硬件薄弱,王丽霞的办公室正对学校大门,她经常看着学生们早出晚归,常常想,学校究竟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怎样才能让他们开心进校门,愉快出校门?
“现在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孩子们从小就学习很多东西。我相信教育是给学生成长的幸福,是全面发展的幸福,是师生和谐发展的共同幸福。”因此,“让每一位师生得到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成为学校办学理念。王丽霞认为,学校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师教学和研究的乐园,是能够让学生发展兴趣、让成长更丰富的空间,应该是学生和家长共同向往的快活林。
探究
创意课程丰富
教会解决问题
在罗山中学,王丽霞和她的教师团队们为学生设计了艺术、探究、社团和德育的课程,让学生能够有空闲的时间,在充满创意的课堂里收获学习的快乐。在艺术课程里,一批颇有特色的艺术老师将探究精神融入艺术课,孩子们和老师走上街头,观察社会,用画笔描绘;在探究课程里,孩子们融入社区,发现身边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在社团里,学生们在小草文学社奋笔挥毫写下畅想,在气象社探究科学,在舞蹈社挥洒青春热情;即便是德育课,也不是枯燥的理论,校门口的人车分离专门人行道也成为德育实践的机会,“小协管”执勤的时候一丝不苟,就连校长也是引导对象。
美术老师朱弘的“探访石库门”探究课在学生中间人气很高。这门课上,学生们要了解石库门的前世今生、建筑艺术、建筑保护价值,要设计门楣、研究保护方法,还能体验弄堂游戏、早点、了解弄堂文化。这门课早已不仅仅是一门美术课了,这类探究课每个学生每学期有20节,初中4年的亲身参与成为常态,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集和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还慢慢形成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的意识和责任心、使命感。不仅如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得到了成长,不仅提高了研究能力,更转变了教育观念,形成了平等的师生关系。朱弘老师的论文《“探访石库门”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研究》还荣获了上海市第四届中小学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一等奖,她的课件还交流到日本大阪。
文学社团“小草社”已经毕业的学生杨林的文章年年被选登在校内刊物上,初一时她的文字关心动物的保护,初二时开始思辨教育的意义,思维活跃文笔犀利。尽管杨林已经毕业离校,王丽霞仍然清晰记得社团的这位“得意门生”,学生的进步不仅是文笔的进步,更是勤于思考、善于思辨、敢于挑战权威的变化,“尽管有时候看上去文章有点刺刺的,但这十分可贵。”
“现在我们的学生并不缺少书本知识,而需要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每个学生未来都要融入社会和生活,成为社会人就要学会了解社会、观察社会、掌握生存技巧。”王丽霞说,“这些课程不仅是课堂知识的延伸,更重要的是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也许这类课程短期看不见成效,但是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发现,能思考人生、社会,会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甚至解决问题才是更有意义的。”
平台
提升教学水平
课堂更加精彩
一段少年时的经历令王丽霞印象深刻,也为她的教师、教学管理实践之路带来影响。初中时,王丽霞很有歌唱天赋,被分在文艺班,白天学习、排练,晚上还时常要到处演出,她当时的老师们给了她极大的帮助。曾有一次要演出英文版《音乐之声》,为了帮助理解和记忆歌词,英语老师专门在教室门口等王丽霞,趁着课间休息的时间抓紧教她几句;吃饭时也邀她去教师食堂,好一起边吃边琢磨。“学生时代因为这些老师让我决定选择这份职业,而刚入职的时候,也是因为一些老教师对我的帮助让我快速成长——3年入党、几年后就踏上管理岗位,我将我的顺利,归功于我的老师和同伴。所以当自己成为管理者,也总是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和学生们。”
于是,王丽霞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尤其针对青年教师,通过学校参与的项目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在校内,罗山中学实行老教师带教青年教师的模式,一批非常敬业的老教师为教师队伍的成长倾注心血。“英语教研组长刘惠娟带出一批优秀青年教师,他们在英语教学方面跟着师傅快速成长,在区、甚至全国教学获奖。”说起团队,王丽霞非常自豪。
在学校的鼓励下,半数教师参与了探究课程,不仅在课程设计上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此类课程开始钻研教学、思考教学、研究教学。这两年,罗山中学教师们发表的仅仅是探究类课程的论文就有17篇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经过几年探索与实践,学校涌现了一批研究型教师,他们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的“传道、授业和解惑”型,已不满足于“吃透教材”、正确传授知识或刻板地按照“程序”来上课,这些教师不仅将课程与教学一体化,更力图让课堂产生学生的精彩。
王丽霞认为,学校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实现教师的发展,而培育研究型教师及其团队,不仅对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更能对教师群体素质提升产生巨大推动,“事实证明,要成为一个好教师,必须有研究的本能。研究能力如何,将决定教师的前景,也将决定学校办学的能量。我们将把研究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当作长期的系统工程,做优做强。”
研究型教师的培育并不轻松,不是每位老师都愿意或有能力进行研究。“教师收入不高,我们的老师是很辛苦的,作为管理者应该看到他们的付出,尽力给予人性化的管理。将心比心,慢慢引导。好在我们的教师都很朴实,他们肯为学生付出,也能做到学校希望的。”王丽霞说。
傍晚天色已暗,大部分学生已经放学归家,还有个别老师留下来处理未完成的事。学校里的一切王丽霞都看在眼里,她没有急着下班回家,而是回办公室点亮了校长室的灯。这已经是她形成的另一个习惯——陪伴老师们,在老师离开后离开。“校门开着,校长不在,心里好像空空的。我总希望和大家在一块儿,我的灯总是为大家亮着。”
本报记者 易蓉
【同题问答】
Q:您最喜欢的“校园一角”是哪里?
A:是校园内的“百草园”。这是罗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动手、实践、探究、获得课本外知识的实验基地,这里会产生学生自己的想法、自己做的产品、自己探究后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过程中的失败体验和成功喜悦。
Q:影响您人生的一件作品是什么?
A:《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
这里积极学习的意思是: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使用头脑探究观念、解决问题,并应用所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全身心参与,智力、情感、社交、身体等全方位投入;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支持者。
Q:如果请您用一种颜色代表自己,你会选择哪种?为什么?
A:是紫色与灰色的组合,紫色象征着大气、高贵、柔和,而灰色象征着低调、稳重、和谐,两种颜色的组合象征着普及中有特色,普通中有亮点。
Q:请您设计一款代表学校的吉祥物。
A:百合花。纯洁、庄严、优雅,具有百年好合之含意,有深深祝福的意义。我祝愿全校师生一切顺利、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