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
数量功能均过关
目前,上海市城镇化地区共有环卫公厕2608座,一类、二类公厕达到1845座,占全市环卫公厕总量的70.7%。2013年至今,本市新建环卫公厕44座,改建环卫公厕317座,着重提高公共厕所人性、生态化设施、设备的配置标准。
申城公厕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在建筑水平和使用功能上,都有了质的飞跃。硬件配置方面,本市已在部分公厕内安装报警系统、用厕告知信息系统等,用高科技手段为市民如厕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松江等区县还专门针对公厕地图设计了二维码信息,发布在公交站点等场所,便于市民及时获得公厕信息。针对老年和特殊人群等如厕不便的市民,本市还在公厕内配置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厕间及“方便凳”,在有条件的环卫公厕内设置蹲位拉手。
目前全市环卫公厕共配置有无障碍厕位达1861个,无障碍坡道1456条,配“方便凳”488个。而对于重大节日及活动等可能出现大人流情况的时段,目前全市已配备16组拖动式应急厕所和58组拉壁式应急厕所,应急厕位达到620个,完全能够满足这些时段的应急需求。
软件
按需设置以人为本
在软件服务便民方面,申城公厕强调“人本便民”,在专人看管的环卫公厕内配置便民服务箱、洗手液(皂)、应急卫生纸等,部分公厕按所在区域特点在公厕内配置先进的除臭装置,为市民提供租借雨伞、设立休息区,延长公厕服务时间等,为市民如厕提供更多方便。
同时,上月起,本市首批“第三卫生间”陆续开放。“第三卫生间”就是在有条件的无障碍厕所内增设儿童、母婴等设施,方便有需求人群。设立“第三卫生间”主要是为解决一部分特殊游客的需求,如女儿协助老父亲,儿子协助老母亲,或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共同外出,其中一人如厕不便。“第三卫生间”内一般有独立结构,人在里面互不妨碍,并配有相应的适应于残疾人的设施。
第一批“第三卫生间”在延安中路、世纪大道、徐家汇公园等多处环卫公厕改造完成,它们大都根据各自的特点设计。例如武胜路10号公厕配备自动冲洗式座便器,方便行动不便的老人;浦东南路3493号公厕还设置了婴儿小床,家长方便时可腾出双手。今年年内,上海每个区都将配备一到两个带有“第三卫生间”的环卫公厕。
作为公厕科技便民一环的“上海公厕指南”APP导厕软件已为市民带来了便利,而为解决广大出租车司机的“急需”,“的哥导厕指南”APP软件本月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