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本版列表新闻
~~~——游客中心借设计和谐“扎根”原生态环境
~~~——游客中心借设计和谐“扎根”原生态环境
~~~——游客中心借设计和谐“扎根”原生态环境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筑“隐身” “卧底”自然
——游客中心借设计和谐“扎根”原生态环境
叶穆尔
黄河口游客中心,亮闪闪的夯土墙
英国湿地中心,像不像羲皇时议事的大屋?
建筑物采用的青砖材料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福戈岛游客中心屋顶太阳能板,还为附近的村子提供电力
托雷斯游客中心,从洞穴里长出来
  ◆ 叶穆尔(中央美术学院 西班牙访问学者)

  ● 新闻话题

  又到了候鸟迁徙的季节,斑头雁、棕头鸥、鸬鹚、鱼鸥……数不清的鸟儿天空中划着优美的弧线,排着“人”字、“一”字阵型,向南飞去……随着观鸟,体会人迹罕至的纯自然就成为世界上越来越热的事情,各地观鸟站点的游客中心越来越受关注,这些散落在中国黄河口、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地的游客中心也被设计得格外贴近自然,如同“隐身”了一样。

  夯土建筑延续先民的智慧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的游客中心是什么模样?因为那里芦苇一望无际,候鸟你方落下我腾空,那里最常见的就是或黄澄澄、或清凌凌的水,还有青黄青黄的草、橙黄间或黑黑的泥土。在这里就地取材,用黄泥造屋,就像中国的先民那样,“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用黄土填版,夯杵起落,削去溢凸之土,百堵墙都好了,于是大鼓震撼上场,造出的建筑也有着与黄河一脉相承的大气磅礴!

  这家游客中心用夯土建造,不过两层的楼房、客流量又大,沿用夯筑方法也需要用新技术来辅助:选用离河口稍远、杂质较少、强度较高的水洗黄沙,并加以改进;并在夯土墙中暗植混凝土柱体和大型混凝土过梁,不负担承重任务的黄土就变成了挡风保暖并让房子“从土里长出来”的单纯使命了。

  远远望去,中心细细密密的小孔从下往上渐上渐稀;幽蓝的玻璃嵌在墙上,仿佛粼粼水光般空灵;前面的芦苇是房子的裙角,傍晚的苍穹黛幕下黄黄的灯光仿佛呼儿回家的“喊声”;设计师说,为了强化夯土墙在湿地景观中平缓而水平延伸的效果,土中还加入了铁黄、咖啡、铁红等不同颜料,并分层夯实;墙体上不规则分布的小窗户与夯土自身肌理叠合在一起,形成丰富的立面光影效果,建筑仿佛有了生命,成为了“自然的容器”。不仅如此,屋顶还用湿地中的草覆盖绿化,怪不得远远地我们就看见屋顶上像有东西在摇曳,“暖黄的建筑与枯黄的大地融成了一体,诗意属于大地。”设计师说。

  “长”出来的建筑遍布世界

  不仅黄河口,类似这样长出来的建筑还有很多,瑞典的托肯胡游客中心、西班牙的萨巴耶斯(sabayes)游客中心、英国的布洛克厚(Brockhole)湿地中心,无不敬畏并艺术地小心呵护环境。

  同样是原生态的建筑,却因地制宜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文戈德用托肯湖中的芦苇杆铺成了大角度斜屋顶、低矮墙体的游客中心,“这种形态非常适合寒冷且多雨雪的国家,外墙必须厚实并尽量少开窗,于是芦苇外墙的厚度接近30厘米;屋顶必须陡,几乎成了建筑的主体,这样利于雪滑下来。”业内人士说,礼敬环境并呼应当地造屋传统。于是,林地中的三栋建筑给我们时光倒流的感觉,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但是我们知道,古朴的外表下,包裹的是一个彻底的21世纪建筑,包括各种降低能耗和资源再利用的设计,以及对空间造型的大胆运用;还有,地热井的深度就达160米深。

  西班牙萨巴耶斯游客中心位于维斯卡雷诺的山里,这里山峦起伏,风景优美,拥有众多古迹,建一座什么风格的游客中心颇费思量。最终,设计师用彩色喷浆混凝土、锈蚀钢板解决了“闯入”的中心与当地环境的协调问题:土黄的混凝土一层层“撒”在墙上,硬山顶与山形相得益彰,钢板橘黄犹如大衣腰间稍显夸张的口袋。设计师说,最终完成的设计是一个简洁抽象的盒子,以一种谦逊的隐藏态度与周围对话。彩色混凝土和锈蚀钢板会随着环境而发生变化,实现材料与自然的对话;墙上开的四个门窗,用耐候钢围边,“房子仿佛是从岩石中开凿而出,从地里长出来。”

  英国的布洛克厚当然也是向环境“臣服”的作品。远远地你看不出,但近了就会发现挑空的柱子挺密,它们撑起了“空中楼阁”,仿佛中国人文始祖羲皇议事的广厦;房子就着湖中的芦苇杆,做就了陡坡屋顶。走进去,接待游客的各种功能一应俱全。

  诗意建筑与环境合为一体

  建筑的诗意当然是在满足现代需求的前提下与环境和谐一体,葡萄牙的托雷斯(Gruta das Torres)游客中心就在一个火山洞穴里,通风排气的就靠着洞穴入口上的天窗。聪明的设计师将托雷斯游客中心打造了一面由起伏的石头组成的墙壁,它形成精致的网格布局,在建筑入口处形成独特的标志。洞穴入口提供阳光,并顺着道走进去,室内也有了不错且天光照明。尽管山还是那座山,但景已经是游客心中的“景”了。

  还有英国的“巨人之路”,现在已是世界文化遗产了,其游客中心澎湃的竖向条形窗正是汲取了6千万年前火山爆发形成的4万个玄武岩石柱的灵感,采用当地的玄武岩建构而成,窗也成为了大地景观的一部分:当夜晚的灯光从岩柱间“溜”出来时,站在青青草坡上的你能读到不尽的诗意。

  比较而言,我更喜欢福戈岛自然公园接待中心,羊可以放到屋顶上,小朋友们也可以在屋顶上嬉戏玩耍,只有当你发现屋顶的太阳能板才恍然大悟,这是游客中心了。福戈岛在遥远的西非海洋中,火山最近一次爆发在1680年,持续数月;现在安静了,但谁知道哪一天它又不乖了呢?黑褐色的山峦、湛蓝的海水湛蓝的天、不大长草的荒原也成了旅游景点,于是接待中心就不可少:用大地同色——黑褐色本土材料构筑螺旋如巢穴的房屋。想一想,站在这样的“巢”上迎接初升的旭日,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第A05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评论·专栏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话题·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新视界
   第A18版:新视界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演出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夜光杯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阅读/连载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家装专版
建筑“隐身” “卧底”自然
别说自然不说话
广告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B03建筑“隐身” “卧底”自然 2014-12-13 2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