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市场要不要金融化和市场化,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资本化?如何金融化。这就涉及艺术品有没有金融属性。
最近国家颁布了文化金融支持的一系列条例,特别是上个月上海市也颁布了文化金融扶持政策的“16条”。而中宣部在发给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文件中,也对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进行文化金融的产品予以了确定。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认为文化金融的实践,无论是失败或者说教训,都是有意义的,我们应该先试着走这条路。
中国文化金融的理论现在可以说是空白。我们现在对文化产业的划分,我认为本身是有问题的,还是继承着我们工业化时代给产业划分的模式,我认为文化经济或者文化产业它本身就是一个工业化后工业化时代的形态,不应该跟随一个产业,我们的文化金融产品,既是文化产业化,也是产业文化化,是一个整体的两面性。在这些方面,我们应该进行更高层次的,或者在理论上进行进一步的研讨。
我们的文化金融或者交易到目前没有一部法规和规定,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另外我们自己内部的游戏规则没有定,行业内部没有好的游戏规则,所有的文交所或者市场搞众筹也好,私募也好,信托也好,都是线上交易,进行金融化探索,没有理论支撑和游戏规则,这是非常可怕的。另外就是从业人员。证券交易所从事交易的哪怕上市公司的董事都要有资格认证,都要培训。但我们从事文化交易的,比证券还要复杂,文化是有导向是有社会责任的,首先要有担当,还要专业化。
文化要做成金融化证券化首先要标准化、数据化。这些我们都没有完整建立就很难做成,所以现在的路可以说还很漫长。
我们已经树立了近120种产品的标准化,特别是经过国家研发,制订了白玉、软玉、翡翠的标准化。这个标准化为文化的金融化打好了基础。我们将跟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等合作,探索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