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弛:壮美山河怎么也画不够
乐梦融
■ 原生林
■ 林深谷幽
■ 张弛在欧洲
■ 寒林胧月
■ 雨过云凝晓半开
  辞旧迎新的时候,海派书画名家精心创作的国画作品,为观众送去新年的祝福与美的享受,制成月历,又可赏心悦目一整年。

  今年传来的喜讯,海上画坛伉俪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乐震文先生与著名女画家张弛女士将联袂在敬华艺术空间展出“中华名山图”。两人合璧办展在域外屡有先例,在国内却是头一次。

  此番两人珠联璧合,却又各开生面,书画爱好者们莫不翘首以待。“欢迎大家来捧场看展,只是要把我们俩的作品比来比去,就太不好意思了。不过转念想想,这也很新鲜,是吧?”

  女画家张弛笑眯眯的,眼神里头带着些暖意,在开展前有诸如发请柬盯印刷等杂务,她亦是轻盈端庄,气定神闲。谁都知道,她已然步入了收获时节。

  壮美山河怎么也画不够

  此番在年历上,张弛选择了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以及四座佛教圣地:峨眉山、五台山、普陀山和九华山。“峨眉山月”、“五台金秋”、“九华冬韵”、“普陀潮音”等四时风光,或云雾连绵或春风拂面,让人感叹大自然的天生造化!

  中华的名山是华夏风景的魂魄,其色泽美得不言而喻。张弛说,进入山川落定,这眼前的一切,这树林、这湖水、这岩石、这山峦孕育出一种精气,大自然用这种沉默的能量撞击着观者的心灵深处。

  面对张弛的画作,我们可以感到心中的空白,任由想象力的扩展的张力,观者与所视之物融为了一体。那山那水让人联想起巨大和无限,那风那云让人联想起持久与永恒。在张弛此番展出的新作《恒山雄姿》、《嵩山古刹》前,可以体味艺术家的呼吸与自然的脉搏——有一种美,美得让人类无法控制。难怪浸淫于山水的张弛发出感叹:“山川如此壮美,我怎么画也不够。”

  近年回国之后,得祖国山水的滋养,使张弛的画风在日本样式的细腻和精致上,又添了雄奇壮阔之变,大开大合的全景式气魄,令观者升起征服之感,给人激越磅礴的人生遐思,预示着生命之勃勃生机。

  “不过,我画的全景再怎么壮观,也不过是自然的一个小角落。”观得名山万万千,张弛的言谈里有了独特哲思,仿佛千帆过尽之况味。

  把这些好风好景搬入画作不算太难,张弛却还能将内心的感受通过笔墨传递出来,发扬出去,去抚慰他人的内心,去引发他人的联想,让一颗颗焦虑不安、彷徨无助的心得到些许安慰。“画家不能纯客观地描写自然,而是要把感受、理解化为诗意,巧妙地融入绘画之中。”但她偶然间也会搁笔,感觉画作仿佛要倾诉什么,告诉她距离理想境界仅有那一步之遥。

  从2011年到2013年连续三年,张弛的山水画作在上海艺博会上得到了买家的簇拥追捧。恰如海派大师陈佩秋所说:“近岁张弛的山水,更见精进,画中云海翻腾,飞瀑一泻千里,色彩墨韵清新,用笔娴雅,大有夺得沪上山水画冠军之能。”

  日本之行的机缘

  张弛出身在绘画世家,父亲张大昕是沪上名家,所绘山水有传统功力,风格清远雅致。张弛从小耳濡目染,在父亲的指导下,潜心临习宋元明清及近代名家作品,又诵读唐诗宋词,打下了良好的绘画基础。1979至1985年,张弛的作品每年都会参加上海美术作品展。她的作品更是被日本的藏家看中,声名远播东瀛大地。

  于是,1987年机缘巧合,张弛来到了日本。东瀛的奇山幻水,打开了张弛的视野,她说,她吃惊地发现,那里的自然和中国的很不一样,树枝的精致,四季的分明,丰富色彩几乎迷眼。“上海到了秋天就有点萧条了。不过在日本不太一样。如果传到画纸上,我们的画家三原色用得多,他们则更多使用复色。”归国已经有多年,但谈起客居近廿载的土地,张弛还是心心念念地记挂着。

  张弛回忆起,在日本举办巡回展,一年要举办五六次,张弛的作品通过高档百货商场里的画廊的推介,吸引了许多日本的粉丝。上个世纪90 年代前,日本经济发展腾飞,挑剔的日本观众或挑选张弛的作品作为高档礼物,或自行收藏挂放于家中。“在日本,喜欢收藏我作品的人也很多,每年都带新的朋友前来观展。我在创作时要考虑的不是要不要升值的问题,最先想到的是,挂在人家家里的墙上是什么感觉,要与居室相配协调,让我的买家能寓情于山水,欣享自然的馈赠。”

  令张弛印象颇深的一次深山远足,是在鹿儿岛上的屋久岛原生林,那是一片8000年历史的原始森林,青苔布满了千年古杉,气压也很低。1997年宫崎骏游览之后创作出了传奇的动画电影《幽灵公主》,古代传说般的气氛与东方风格的调性,仿佛大自然即可就能奏出交响乐般宏大的效果,苍凉广阔,风月无边。于是她借用西画的透视和毛笔的皴法创作《原生林》等系列组画,描绘千年古树枝蔓,用色大胆鲜亮,反映出色彩在不同光线下的丰富性与层次感。

  若明若暗 若即若离

  有评论家表示,观张弛山水画,会让人有一种神往,有一种赞叹,更有一种依恋,笔下的那山、那水、那风、那云、那雾,能激起我们“崇高”、“激荡”、“和睦”、“宁静”和“迷蒙”的情怀。

  张弛爱为笔下的自然染上云雾,画面上总是悬着一层神秘,那是大自然的面纱。像《普陀潮音》、《九华冬韻》中,雾中之景,闪烁着不曾见过的纯净,而庙堂在画面的中心发出大爱的光芒。正是这层隐约的雾霭,在明暗相间里,予人以一种守望的距离,一种恰如其分又极具魅感的感应——大概,人类与山水的关系,也恰恰如同这一次雾霭,若明若暗,若即若离。

  张弛,是用整个身心去拥抱自然、描绘自然的艺术家,大自然也给了她眷顾,给了她一把推门进入的金钥匙。她的作品收集险峻的峭壁、阴沉的峡谷、安详的寺院、雷雨时汹涌的云涛,还有透过云层的阳光,在她的画面中,或许没有人的影像,因为人已经与自然融为了一体,壮丽的自然主导了画面。

  自然,无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第A05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评论·专栏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话题·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新视界
   第A18版:新视界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演出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夜光杯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阅读/连载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家装专版
张弛:壮美山河怎么也画不够
新民晚报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B06张弛:壮美山河怎么也画不够 2014-12-13 2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