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0时30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海市公祭活动在此举行。“193711”,6个被铁镣捆绑的石雕大字矗立在广场正中,这是1937年11月5日金山“十月初三惨案”的纪念雕塑,雕塑前摆放着上海各界人士敬献的四个白色花篮。
公祭活动分为四部分:举行公祭仪式,缅怀遇难同胞,回望抗战历史,祈愿和平未来。
活动开始前2个小时,白发苍苍的干连一老人和老伴王贵希已经来到了现场,他们站在金山遇难同胞名录墙前,满脸悲痛。为了参加今天的纪念活动,他们多日前就已在打听消息,昨天还来了一趟,可惜纪念馆尚未开张。77岁的干连一和73岁的王贵希都是当地人,抚摸着纪念墙上的一个个名字,干老告诉记者,从小他们就听家里老人讲述那段惨痛黑暗的历史,“这里以前叫杀人塘,可想死了多少人。那段历史太悲惨了。所以我说我们今天一定要来。”
在默哀仪式中,78岁的丁一华老人特别艰难。他是一名腿脚残疾的老人,却拒绝了同伴的搀扶,弯着身子努力站立。他告诉记者,他的大伯是龙文书店的创始人,当年留下了30张淞沪抗战的珍贵纪念明信片。1995年,丁一华将这份珍藏捐给了金山博物馆,今天,这些明信片成了历史文化公园里纪念馆的展品。
今天来到公祭现场的,还有80多名金山卫中心小学的学生。12岁的陆静怡看了仪式和展览,觉得今天是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天,“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心,国家富强,这一切才不会重演。”
上午11时,87岁的“十月初三惨案”见证者黎家余老人在两个小学生的搀扶下,撞响了金山区金山卫历史文化公园内的警示钟,钟声回荡,风声呜咽,白鸽振翅飞向蓝天。这是对死难者的祭奠,是不忘历史的警醒,更是对和平的祈愿。
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徐麟出席公祭仪式并讲话,仪式由副市长翁铁慧主持。市人大副主任吴汉民,市政协副主席姜樑,上海警备区、武警上海总队以及相关委办局、区县负责同志和社会各界代表约400人参加了公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