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邹碧华的骤然离世,不光悲恸了他的亲人,也惊痛了司法界。公开报道寥寥数行,但悼念迅速通过微媒体自发扩散。
笔者上周和他有过一夕之谈,听这位上海新一轮司法改革的操盘手之一谈及其本职工作,对其饱满的信心、缜密的思维、强大的逻辑力量印象深刻,不由暗暗称道:这是一个兼具人文情怀与专业精神的法官。惊闻他的死讯,固不胜悲凉,然而,接下来圈内圈外特别是来自律师界对这位上海高院副院长几乎众口一辞的肯定,仍然让人有几分意外。要知道,在已成舆论焦点的政法系统,在权与法胶着较量的领域,在司法改革艰难推进的此刻,甚至在法官与律师时时尖锐冲突的现实中,一个重量级的法官、一个重要岗位的体制内官员,能瞬间凝聚如此强大的共识,是多么弥足珍贵。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何帆的评价,或能解释这一切,“他以自己的远见卓识、法律素养和对司法事业的热忱,赢得所有人真诚的敬意。即使在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一名追求卓越、敢于担当的法官,仍然是受到众人尊重的。”
邹碧华为自己的微博取名“庭前独角兽”。这个ID意味深长。西方传说中,独角兽形如白马,诞生于大海的滔天白浪,代表高贵、纯洁和永恒不变的坚定;而在中国古代,独角兽獬豸是公正执法的化身。相信在燕园时,北大学生邹碧华就有“追求卓越,敢于担当”的强烈意愿。但是,在他二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面对种种偏离的诱惑,能将这份意愿一以贯之、百折不挠、戮力坚持,才是最可贵的担当。
以前,邹碧华艰难曲折的心路历程,我们不得与闻,但他生命的最后一瞬,宛如时光王冠上的隋珠和璧,陡放光华,让更多的人听到他的掷地有声:“改革这种事情一直是一点一点往前拱的”,“背着黑锅前行,是改革者必须经历的修行”,“律师对法官的尊重程度,表明一个国家法治的发达程度;而法官对律师的尊重程度,则表明这个社会的公正程度”,“哪儿有把船划到江心就弃桨投江的道理,走上这个岗位,就得承担起这个岗位的使命与责任,这是我们60后法官该有的担当”……
这些话,以及他做的那些事,堆叠出这位法官生命的重量。我们这个庞大的国家,之所以还能“一点一点往前拱”,正因为有众多默默无闻的“邹碧华”。鲁迅那句被引得太多的话,说中国的脊梁就是那些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堪堪说中了邹碧华。
邹碧华之死,接近他的人众口一辞,他是累死的。这透出更广袤的悲凉。若干年前,我们一一送走如钱锺书、冰心、巴金、钱学森这样的世纪学人,而今我们越来越多地送走的,是正值壮年的俞吾金、邓正来、邹碧华……人们都在说,他们是累死的。看来,上个世纪高考中断、学术荒凉的那一段历史欠债,邹碧华们正用生命来偿还。
所以,请关注一下身边的邹碧华们,让他们有休息时间,为了能工作得更长远,也为了共和国的船,走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