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刘鸣
东盟10国都是中国的邻邦,作为一个整体,东盟与中国的合作在亚洲地区一体化格局中具有标志性意义。
“兄弟齐心”共同繁荣
赵干城: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在推进与东盟的合作中,突出了共谋发展的利益汇合点。因此,尽管在南海纷争中,部分东盟成员与中国存在分歧,有个别成员甚至企图将东盟绑在自身一己利益的战车上,但这种罔顾大局的做法是不受欢迎的。
正如李克强总理11月参加东盟领导人会议时指出的,中国视东盟为真诚的战略合作伙伴,真心希望与东盟团结起来,“打造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这正应了中国的古语“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在经济上,中国是东盟最大贸易对象,双方都有意加快自贸区升级版建设进程。在11月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系列会议上,中国主推亚太自贸区议程,其底气也正是来自中国-东盟自贸区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
尽管美国在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进程中,对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自贸区进程一般都持疑虑态度,但中国与东盟商务合作显示,在当今亚太,打造排他性的机制是没有前途的,中国成为东盟在经济上头号合作伙伴,体现了开放自由包容的共同繁荣价值,相信也是中国今后继续坚持的努力方向。
南海政策明朗务实
刘鸣:2014年南海局势总体上呈现前八个月局部比较动荡,后四个月相对稳定的特点。今年最大的危机是发生在中越之间的“981钻井平台事件”。这是一起越南蓄意无理阻挠中国在西沙群岛近海进行正常石油勘探活动的事件,以达到迫使中国彻底放弃在西沙群岛与南沙群岛资源开发权利的目的。
今年,中国对南海问题的政策更加明朗、务实、灵活、主动与坚持根本原则。8月9日王毅外长在出席中国-东盟(10+1)外长会时提出,以“双轨思路”处理南海问题,即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谈判寻求和平解决,南海的和平与稳定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同时,对东盟要求制定“行为准则”表示理解,但再次强调了优先双边谈判的立场。
中国这个立场的内涵扩展是明显的。第一,突出了南海的和平与稳定由中国与东盟共同负责,提升了东盟的总体作用,排除了美国介入与搅局的可能;第二,同意加快对“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
赵干城:对于南海争端,中国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李克强在缅甸宣布,中国以“双轨思路”处理南海问题,显示了中国的诚意,受到东盟的欢迎。一方面,中国全力捍卫自身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中国也希望让谈判对话取代对抗,东盟在维护地区稳定与和平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中国将坚持与有关声索方直接谈判,同时维护地区大局与稳定,与东盟进行磋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国与东盟正在进行的“南海各方行为准则”(COC)的磋商。“双轨思路”将为打造南海稳定与和平奠定基础。
展望中国-东盟合作前景,有理由期盼在经济与安全两大领域双方继续以务实的姿态合作,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互信也将在合作进程中更上层楼。
严正应对菲方行动
刘鸣:针对菲律宾单方面就中菲有关南海问题提起强制仲裁一事,中国一方面明确表示根据中国在签署《联合国海洋法》时所作的说明,排除适用仲裁等强制争端解决程序;另一方面,考虑到仲裁庭定下的12月15日为双方递交说明文件的最后期限,避免仲裁庭单方面指定的代表“中国”的法官对中国南海立场的曲解与误导,以正国际社会的视听,12月7日外交部发表《关于菲律宾共和国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重申中国不接受、不参与该仲裁的严正立场,并说明菲律宾提请仲裁事项的实质是南海部分岛礁的领土主权问题,超出《公约》的调整范围,不涉及《公约》的解释或适用,提交强制仲裁违反国际法;双方应该以谈判方式解决有关争端。
总体看,南海局势总体是稳定的,南海航行自由也没有发生任何问题,在2015年里,中国与东盟在《南海行为准则》谈判与海洋安全方面的合作将会取得实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