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进行时
昨天,本报“安居热线”收线。为期半个月的“安居热线”,聚焦百姓安居热点话题。市民就涉及居住小区管理的各类问题,投诉反映或提出意见建议。其实,围绕市民安居,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市建设交通系统对城市管理领域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创新。今年以来,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通过市区(县)联动、上下对接、部门协同,组织市、区(县)建设交通系统联动整改对接,与杨浦、闸北、嘉定等区开展党委中心组联组学习,开展实地调研协调,有力推动整改项目、专项整治、建章立制的联动对接,促进了突出问题整改落实,后续工作也将形成常态化管理,努力让市民切切实实尝到甜头。
【关键词】
维修基金续缴“破局”
房子坏了要修,维修基金充足很重要。然而,老小区的维修基金却是个棘手问题,甚至可能成为安居的“定时炸弹”。嘉定区新成八坊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总户数444户。小区内房屋和设施设备老化非常严重。2012年8月,问题来了:通过查阅市维修资金系统,该小区维修资金仅剩13.13万元,维修资金余额已远低于应缴交总额的30%。大部分业主维修资金账户余额近乎为零,已无法分摊维修费用。
怎么办?业委会牵头,街道、房管部门、物业企业一同参与,共同搭建基层调处平台,依法启动维修资金再次筹集工作。首先通过摸底,确定381户业主需要再次筹集。同时,梳理账户历年的维修账目资料,考虑到业主支付能力,最终确定续筹缴纳金额标准为每户1000元。
接下来是“三步走”:
● 在小区醒目位置张贴宣传资料,同时召开业主代表大会,发动业主代表、楼组长、党员、政府国企公职人员带头缴款,结果共有60多户业主带了头。
● 利用周末召开现场咨询会,组织工作人员再次上门收缴、催缴,续缴户数增加到270多户。
● 对剩余未续缴维修资金的45户业主,在小区大门口显著位置出黑板报公示,使未续缴维修资金的业主户数最终减少到4户。对这4户,有关方面收集整理资料,形成证据链,通过司法途径予以追缴。
【关键词】
“末梢神经”网格化
如果说嘉定新成八坊小区续缴维修基金,属于“屋檐下的事”,那么居民小区网格化就算是“窗户外的事”了。
“天上有云、地上有格、格中有人、人能管事、事皆有序、序后评估。”这是居委干部形象地描述徐汇区着力探索的基层自治共治机制。他们曾认为网格化搞了十多年,似乎在城市管理的“神经末梢”——居民小区里,还不是十分“叫得应”。
记者了解到,目前,徐汇区已经建立“区网格中心-13个街镇网格中心-居民区(园区)工作站”三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联动机制,整合市民服务热线、网格化管理、联勤联动、应急值守等四大基本功能为网格化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具体做法,各显神通。
以斜土街道为例,建立“4+X”响应处置。“4”是四种响应模式:第四级响应是街面网格班组和居民区日常巡护队伍对一般性问题做到“发现即处置”;第三级响应的“主角”是机动巡查执法队;第二级响应的“主角”是网格化管理中心派遣的联合执法队;遇到问题特别重大、复杂问题时,第一级响应启动,由街道管理中心向区级平台上报请求协调解决。“X”是专业化处置,对水电煤等专业性较强的问题,由区或街道网格化管理中心调遣相关专业队伍到现场处置。
同时,居民区有了“小联勤零报告”。各居民区制定小区公约,对小区环境、楼道整洁、邻里纠纷等一般问题,通过社区自治的方式快速处置;对火灾、伤亡、公共卫生事件等重大紧急事项、正在搭建的违章搭建、群租、消防安全等重点难点问题以及对老人、残疾人、特困家庭等特殊人员日常情况等17项例行巡护事项进行定期检查报告。
【关键词】
补上“最后一公里”
除了屋檐下、窗户外的事情,要出门,“马路上的事”——公共交通配套也是关系安居舒适度的重要细节。老百姓习惯把马路上跑的公交车称为“大公交”,相对于“小汽车”而言。可如今,“大公交”里也有了“小公交”,那就是为了方便市民出行、覆盖“最后一公里”的穿梭巴士。
2011年,全市第一条穿梭巴士1001路在浦东率先开通。截至目前,浦东新区已有80条这样的穿梭巴士线路。“家门口的公交线”赢得了市民称赞,也让公交管理部门思考,如何更加贴近市民的需求。今年,惠南镇地区开通了“微循环”线路。
“微循环”线路类似于市民熟知的老城厢公交11路,以轨交16号线惠南站为中心,辐射半径2公里左右,连接轨交站、学校、居民住宅小区、商业网点、医院、公园等。今年6月开通运行的1111路,以双向循环形式将惠南镇中心城区21个居民小区、8所学校、2家医院、北门和南门大街等囊括在内,让市民通过一次乘车或一次换乘,抵达轨交站或主干道公交站点。运营时间和轨交首末班时间相衔接,高峰低谷班次间隔分别为5分钟和10分钟左右。
建设交通系统的工作思路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依法管理、基层治理、市区联动、上下对接。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书记崔明华表示,新的一年里,市建设交通系统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增强进取有为意识,在持续推进顽症治理的基础上,聚焦“依法管理”和“基层治理”,不断巩固提升市区联手联动的格局。
说到依法管理,重点是“两个建设”:一是执法队伍建设,共同打造一支依法用权、规范管理、文明高效的执法队伍;二是法治政府建设,共同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权力清单。
再说基层治理,抓手是“两个项目”:一个是“党建联建”,在建设工地、社区物业管理、轨道交通、城管执法、公园绿地、交通市政等行业和领域不断促进行业与属地党组织的联手联动;另一个是“同创共建”,探索依托行业创建对接区域创建,把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引入基层管理服务平台。通过这两大载体,推动“条”与“块”的资源整合,提升基层社区的公共服务能力。 本报记者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