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使者领衔服务
上海市震旦律师事务所自2000年以来一直与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合作开展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事务所长期派专业律师赴市残联为残疾人提供法律问题咨询,承办法律援助案件。
上海市震旦律师事务所郑祺律师作为志愿者律师,十年来长期在市残联法律援助中心无偿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得到残疾人的好评,为此曾获得“全国志愿助残阳光使者”的荣誉称号。
为了进一步加强法律助残,提高服务质量,推动建立社会志愿助残服务长效机制,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上海市法律援助中心、上海市虹口区司法局与上海市震旦律师事务所共同支持发起设立了“郑祺律师志愿助残法律工作室”。
去年3月,“郑祺律师志愿助残法律工作室”正式成立,其成员由上海市震旦律师事务所志愿律师及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援助中心志愿者共同组成,以兼顾工作室工作的专业性及工作人员的充足性,保证实践工作及理论研究相结合。
每周三次无偿助残
工作室成立后,由郑祺律师及其他志愿者律师在每周一、三、六上午接待残疾人,为他们无偿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法律服务,并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或者法律救助。这些服务不仅丰富了残疾人的法律知识,也提高了残疾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经统计,去年郑祺律师志愿助残法律工作室为残疾人无偿提供法律援助273人次。
虽然志愿工作室成立时间不长,但郑祺为残疾人提供义务法援服务已有14年,义务解答法律咨询、提供法律帮助逾2000人次,是残障人士心中的“坚强后盾”。他认为,在特殊环境下,因为受经济压力或知识背景的影响,一些请不起律师帮助打官司的弱者,往往就无法享受到法律赋予的平等权益,残障人士更是弱者中的弱者,“我有义务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让他们变得强大!”
帮助弱者讨回公道
几年前,有位残疾人去一家公司领取免费产品时,不慎撞上玻璃门,致鼻梁骨折,然而,这家公司拒绝任何赔偿。
郑祺得知后,冒着酷暑到该公司实地查勘现场,拍照取证,还在法庭上据理力争,最终使当事人获得应有的赔偿。
本来,这件事情就该告一段落了,但郑祺在办案过程中,发现这对残疾人夫妇均身患残疾,他们的女儿刚被大学录取,却因家庭经济拮据,连学费都交不起。郑祺当场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交给他们,给孩子交学费。事后,他谁也没告诉。还是这对残疾夫妇写来表扬信,大家才知道。
一位残疾母亲,离异后带着本应由前夫抚养的两个女儿艰难地生活。她的大女儿面临高考那一年,为了不影响女儿学习,母亲把微薄的收入都用于给孩子买书,保证必要的营养。但就在这时,前夫不仅不帮忙,还拒绝支付抚养费。为了维权,这位残疾母亲晕倒在讨要抚养费的路上。
郑祺获悉此事后十分气愤。虽然他当时手上正有一桩标的额巨大的案件,而且时间非常紧迫,但是,他仍毅然抽出休息时间,免费为这位残疾母亲代理诉讼,追讨抚养费。经过他的努力,最终为母女讨回了公道。